【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郊野點蟲蟲 認識種類引發興趣

發佈時間: 2017/07/07

這一代小朋友見蟲即逃,看到一隻小小的飛蟻、飛蛾,已立刻躲在爸媽背後。有生態導師指出,要小朋友不害怕昆蟲,可從認識昆蟲的益處,多觀察、多接觸入手,還應謹記不要第一時間踩死牠。

遠足教練兼生態導師Kevin Sir表示,爸爸媽媽幼年時或許還試過養蠶蟲,但這一代的孩子卻連接觸的機會也沒有。他認為要鑽研昆蟲學,最困難是了解其歷史、進化,這要追溯至昆蟲如何在地球生存、與其他生物的關係等。「要是小朋友有足夠的好奇及認知,在友儕甚至成人世界能充當昆蟲小專家,其成功感必定能推動他把興趣持續。」

眼看手也要動

Kevin稱,不少生態導師強調在郊野看到昆蟲,只可觀察不宜干擾。但他認為當小朋友聚在一起觀看,例如把一隻竹節蟲放在小手上走來走去是可以接受的。「生態教育是要近距離接觸,把葉片摘下來搓一搓、聞一聞也可行,始終走進大自然總不能只看圖片。」他強調爸爸媽媽帶孩子遠足,只要細心留意,一次不難找到十多種昆蟲,「但昆蟲的出沒有季節性,有些月份能看到4、5種已很不錯。」

他認為要培養孩子對昆蟲的認識及興趣,不能看過便算。應要讓孩子了解牠們背後的知識,家長可以先為孩子講解一些基本資料,好像竹節蟲,牠會在何時出現、吃甚麼、會褪多少次殼等,這才能深化孩子的認知。

激發自學過程

當成功引發孩子的興趣,他建議應作延伸活動,如鼓勵孩子到圖書館借閱相關圖書、到戶外攝影,再把拍到的昆蟲照片分類,甚至放上網與別人分享。此外更可鼓勵孩子設定目標,如要搜羅20種香港蝴蝶、蜻蜓品種,目標不用定太高,家長最好能一同參與,並為孩子提供足夠的資料、工具,對孩子而言,這也是一個自學的過程。孩子也可藉着自己的攝影圖片,搜集資料撰寫簡介,或因應年齡配合圖工、小手作等,製作出一本富個人特色的昆蟲小冊子。

由觀察蝴蝶開始

Kevin指出香港的生態環境,適合以蝴蝶作啟導,因本港有蝴蝶園,也有相關書籍。「觀察昆蟲講求季節性,蝴蝶相對較常見,其數目及品種在4月至6月及10月至11月最為豐富。」他建議可到屯門小冷水觀蝶,而近期如港島深水灣一帶也有不少蝴蝶出沒。此外,獅子會自然教育徑昆蟲品種多,是本港其中一個可供欣賞昆蟲的地方,其他地點如城門水塘、大埔滘野外研習園、嘉道理農場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撰文︰郭子臻

圖片︰資料圖片及受訪者提供

編輯:余敏

設計:K

您也可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