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孝忠
馮孝忠

名實,知識,智慧

發佈時間: 2017/07/07

名實,知識,智慧

聽白先勇教授來港演說「細說紅樓」時,巧遇大學同學,大家都勾起了回憶,當時學習《紅樓夢》的不同英文繙譯版本。白教授說,《紅樓夢》包含了儒、佛、道的思想,名句「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就兼有佛教「真空假有」和道家「虛無」的教義。神話、夢境和世間的故事重疊多綫發展,寶玉一家榮華富貴之極時,已經隱藏了衰落的因果,佛學說的「成住敗空」,誰都逃不了。

老同學說,回想大學二年級時他覺得自己是曹雪芹的超級粉絲,本科畢業後一定要繼續研究;可是未到畢業考試,衡量到沒有絕對把握考上研究生資格,就熱血頓冷,混過考試後就加入家族經營的生意,除了看看話劇和名著改編的電影和連續劇,基本上與文學絕緣。

我也有同樣的感慨,過了多年,因為學佛而嘗試排除外緣的影響,直接觀察自己的心,才了解當年自己追逐的不是知識,也不太明白《紅樓夢》作者的智慧,唸莎劇也不是真的那麼着迷,用功主要是嚮往可以繼續躲在學園生活。

禪宗教我們問問自己「我是誰?」和佛教教義裏的「無我」、「無常」,我們如有學習,偶爾靈光一閃,看清楚自己,可能在人生中就走少一些冤枉路,及放下自己欺騙了自己的遺憾。

我們活在滾滾紅塵中,在未有自我察覺的能力之前,有時很難搞清楚「名實」的關係。有一位摯友基於興趣,學習了中醫藥多年,就是未有參加學位和專業資格考試,因為認為沒有這個需要。但我對於他的食療建議(不是開藥治病)都從沒有接納,對於另一個有研究生學歷的執業中醫友人的建議,卻視為金科玉律,一說甚麼有益的湯水、食材,就趕快依法「進補」。

後來才發覺,其實不少時候兩人的材料、煮法建議都是相近的,只是因為摯友沒有專業中醫這個名份,就漠視了他用功的心得和知識。

不過,雖然從禪了解一點真理,面對繁忙的工作和接觸很多不同的人物,還是很難有時間和能力去弄清楚所有的「名」和「實」,只能隨緣努力。

(本欄每月首周五刊登)

撰文: 馮孝忠 太平紳士,現任恒生銀行執行董事,並擔任多項公職。佛教徒,專修淨土法門。
欄名: 在世佛學,如此,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