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解決安全道德問題 無人車真正上路

發佈時間: 2017/07/07

無人車(autonomous car)近年成為科技熱話,不但因為龐大市場價值,更因為其操作性引來不少人質疑,但隨着各大科技巨頭參與,真正的無人車近年紛紛出台。不過,無人車仍面臨兩大問題,一個是法律問題,另一個則是道路安全問題,解決爭議,無人車才可真正上路。

百度在無人車領域行得很前,前天在北京舉行AI(人工智能)開發者大會,舉行了無人車Apollo系統試車,為了展現技術,會上曾與坐在無人車、趕往會場的創辦人兼執行長李彥宏做直播。李彥宏當時坐在副駕駛座上,畫面中似乎看不到司機,被人質疑若發生故障,將危害道路使用者。百度事後稱當時司機位是有人的,只是他的雙手沒放在方向盤上。由於內地尚未開放無人車上路,北京交警昨日已介入調查。可見無人車技術上的進步,仍要法律上的配合才成事。

各國法例追不上 僅美開先河

其實自無人車概念出現,已有不少法律爭議,不少國家因為現行法律不容許沒駕駛員的汽車在道路上行駛,因此禁止無人車推出市場。但在去年9月,美國交通運輸部正式頒布「測試和使用自動駕駛車的安全規範」,這份厚達116頁的新法規,成為全球第一個由國家頒布最完整的自動駕駛車法規。

但除美國以外,不少國家對無人車的法規仍未完善,基本處於禁止的狀態,令無人車產業的發展面臨瓶頸,加上政府對無人車安全性仍然觀望,因此無人車距離正式上路仍有不少時間。

優先保護行人 車主未必受落

另一個難題是道德問題,《Science》雜誌去年做了一個無人車道德困境的社會調查,分析大眾對無人車在事故中的行動方式的取態。調查結果顯示,受訪者認為無人車車主,即使會導致自己受傷,也應該令他人的傷害減到最低。但當問及會選擇購買「優先保護車主」還是「優先保護行人」的無人車,受訪者更傾向於購買「優先保護車主」的車。

不但駕駛者面對選擇困難,就連生產商在開發自動駕駛系統時都遇上難題。瑞典汽車公司富豪(Volvo)上個月在測試無人駕駛系統時發現,系統難以偵測到路上的袋鼠,當袋鼠躍在半空時,系統會判斷牠的距離很遠,但當牠們落地後,系統又會判斷牠們站得很近。由於該系統利用地面作為分析環境距離的參考數據,袋鼠的動作令系統難以判斷汽車與袋鼠的距離。這情況最終會引發倫理學上的電車難題(The Trolley Problem)。

面對法律和道德兩大問題,要真正做到無人駕駛,或者仍有一段路。

英無人巴士先行測試

無人駕駛開始進入生活當中,公共運輸系統成為先行者。英國Transport Research Laboratory(TRL)今年4月在倫敦格林威治(Greenwich)地區,測試無人駕駛的接駁巴士服務。該巴士可以最高時速約16公里行駛,但為了確保行車安全,車上有經訓練人士負責緊急煞車。巴士主要靠5架攝錄機及3個鐳射裝置幫助導航,可偵測前方100米的道路,當偵測到障礙物時會慢慢停駛。

資料整理:黎家榮、陳展宏

編輯:梁偉澄

美術: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