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邊科

發佈時間: 2017/07/18

搞邊科

3天前

幾位出爐狀元不約而同說想做醫生,引來路人批評及討論,甚麼思想狹窄、掛住搵錢……下刪唔知幾多字。其實他們各有各做訪問,立志做醫生各有前因;大人們真的好好笑,自己事自己都未必知,就急不及待要曉以大義,用自己的標準,要求別人對社會有「貢獻」。

孫中山先生在廣州讀醫的時候已開始鼓吹革命,雖然未必一開始就預測到自己會成為國父,但一直心繫政治。

魯迅先生一心在日本仙台習醫,後來卻棄醫從文,欲改變人民的精神,因為「醫學並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材料和看客。」

德國的史懷哲博士24歲成為牧師,為了要到非洲傳教,36歲才決定學醫,然後到非洲建醫院、開農場,一去35年。

各有各的人生,讀甚麼,想做甚麼,遇到了甚麼,最後變成了甚麼,誰又說得準?今年DSE整體有近62,000個考生,就算六位狀元都成為醫生,也不用太擔心社會不夠多元。大人們只聚焦在幾個「狀元」如何影響社會,硬要他們代表香港的未來,因為他們「最叻」,也是一種狹隘的價值觀。

2天前

我們對某些職業總有既定的期望,做醫生應該仁心仁術,做律師理應捍衞法治,做教育的就要春風化雨,現實卻告訴大家︰諗多咗喇。

最近看到一個美國節目《Caught in Providence》,真人真case地播放法官Frank Caprio主審各類交通違例案件,有人情有法理,有笑位也有感動位。有位累積了四張告票的女士正遭逢人生厄運,兒子被謀殺了,住屋又被房東收回了,看得人很心酸,這仁慈的法官決定只收取她$0罰款,並祝福她以後好好過。我當然不會浪漫地以為凡是法官應該都如此,只是見到現實世界有這樣的好人好事,還是很高興。

http://youtu.be/EqK80Neavq8

(本欄逢周二刊登)

撰文: Esther Wong TBWA\HK 行政創意總監 廣告天下 純粹些牙
欄名: @實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