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微型機械人抗擊癌症

發佈時間: 2017/07/28

人工智能機械人,除了在日常生活中,協助工業生產或基本服務行業,其實,醫療用的微型機器人技術同樣取得了重大突破。多國的人工智能研究均已經研製出微型機器人,用於醫療上,將新型藥物更有效地注射到病人體內,提高治愈成功率。

德國科學家在一份最新發表的論文中,表示已能成功利用磁場,分別控制單一的微型機器人;醫療人員可以利用機器人注射藥物,同時藉由精細的機器人分工,打擊癌細胞。

根據外媒《Medgadget》報道,磁力微型機器人進入人體後,醫療人員便可從外部透過磁場控制機器人,將治療藥劑送往特定的位置,或是控制體內的適應性植體。但如果要讓化療藥物有效率的穿越結構複雜的固態腫瘤,便需要更多的微型機器人才能達成。

另外,據韓國《中央日報》報道,韓國全南大學機械工程系的研究團隊,已經研發出了世界上首個可以治療大腸癌和乳腺癌等癌症的微型機械人。據悉,該機械人直徑20微米大小,內部裝有人體免疫細胞之一的巨噬細胞(macrophage)。當有異常物質進入人體時,巨噬細胞會先吞噬該細胞,從而對人體起到免疫作用。研究人員利用巨噬細胞這一特性,使其吃掉加入抗癌劑的納米粒子,這相當於是在巨噬細胞體內注入了抗癌劑。

同時,內地哈爾濱工業大學早前主導研發了一種新型機械人,可以在人的血管中游動,並將新型標靶藥物注射到病人體內,更有效地提高治療效率。

製作材料需研究 配合法律監管

雖然,技術上已研製出可用於體內治療的微型機械人,但其距離普及應用還有一段距離。首先,製作的材料仍需要研製,因為當微型機械人注射到人體內的時候,如何避免感染是最需要關注的。在法律和監管上,也需要各國政府支持,尤其涉及醫療安全的問題,需要更多方面的考慮。

但微型醫療機械人是未來醫療的大方向,能夠有效降低治療的成本,提高整個手術的成功率,將會令醫療體系和病人同時收益。

內地力推AI發展 金融業率先受惠

上周,內地國務院公布《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指出2030年人工智能產業規模將超10萬億。業界指,中國勝在坐擁龐大數據,因此在金融業上會率先應用。

創新工廠董事長兼CEO李開復表示,他雖然也投資了一些無人駕駛、模擬機器人等領域,但普及還需要至少10年以上。但人工智能顛覆的第一個領域必將是金融領域。李指,金融業有海量數據,而在人工智能領域數據就是資源,銀行裏面的很多業務可以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和提升,整個金融行業未來還有更多的機會。

人工智能助預測犯罪

根據內地媒體報道,人工智能已經可以「預測」誰會犯罪。主要是通過智能攝像機掃描面部,利用基於AI的人臉識別技術進行預測分析,然後就可以幫助警察提前預測罪犯,據悉,提前預測犯罪主要依賴的AI技術包括行為識別及步態分析。利用這些技術可以在人群中篩選出可疑的人。目前該技術已經非常成熟,甚至可以將人們與十年前拍攝的照片相匹配,如今該公司的軟體已經在國內50多個城市使用。

而直至目前,國內正在將人臉識別與龐大的監控攝像機網路相結合,監控攝像機的數量已經達到1.76億個,而且該數字只會繼續增長。

另外,政府已掌握了每個人的檔案,可根據之前的記錄來預測誰更有可能犯罪從而加強監控。

資料整理︰陳展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