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大學生收入少過20年前 80後最慘

發佈時間: 2017/08/02

大學學歷不再是在社會「上流」的保證,有研究發現,經通脹調整後,本港整體勞工月入中位數比20年前上升近3成,但大學畢業生收入卻反跌5.5%;其中80後是最困難一代,因他們畢業後經歷沙士和金融海嘯兩次經濟下滑,有不少80後大學生畢業時起薪點僅7,000至8,000元。學者預計,學位貶值情況將持續。

新論壇及新青年論壇運用統計處1996年至2016年的數據,比較由1967年至1996年出生共6代(每5年為1代)人不同年代的大學生收入及上流差距。研究發現,扣除通脹後,2016年整體勞工月入中位數較20年前上升28%,但大學畢業生的收入中位數不升反跌,下跌5.5%,收入最高的10%大學生,月入跌幅更高達13.6%。

80後首份工起薪僅$7000

研究又發現,1982年後出生的年輕世代,起薪收入不及前人,第2代、第3代大學畢業生初入職收入中位數逾1.5萬元,但從第4代起均低於1.4萬元,當他們踏入25至29歲,收入增長亦較前人落後,當中以1982至86年出生一代水平最低。理大專業及持續教育學院講師陳偉強形容,80後是最困難一代,因他們畢業後經歷沙士和金融海嘯兩次經濟下滑,不少80後學生畢業時起薪點僅7,000至8,000元。

29歲的Richard表示,2009年大學畢業,因正值金融海嘯後,「當年各行各業經濟好差,即使有公司招聘,薪酬亦很低。」故他決定修讀2年碩士課程再投身社會。畢業後,他任職補習社導師,起薪點只有1萬元,其後轉行做雜誌編輯3年,再重投補習行業,即被老闆壓價,「公司見我做3年便轉行,乘機壓價,比一般同事薪酬低3成。」他坦言,之後薪酬一直偏低,難大幅上調,「今年初再轉到另一間補習社,月薪仍維持於1.8萬元,同事一般有2.2萬元。」

學位仍必須 卻已不值錢

中大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分析,20年前只有最優秀數個百分點的人可入大學,但現今資助及自資大學入讀率高達5、6成,畢業生質素不可同日而語,即使最出色的10%畢業生都未必能當上醫生、律師;他又指,社會上有不少工種「賺到錢但毋須大學學歷」,如保險銷售等,導致大學學歷者人工增長跑輸整體。他預計,學位貶值情況將持續,「大學學位仍是職場入場券,但沒以前這麼值錢!」

新世代首份工 平均18個月「跳槽」

香港人力資源管理學會聯席主席葉華信指,千禧世代員工成為本港重要的勞動人口,但他們工作流動性大,轉工頻密,過去調查留意到新世代首份工作平均工作時間為18個月,如果公司不提供相關培訓支持其成長,反而影響企業發展。

而該會調查發現,本港僱主為僱員提供的平均培訓預算額佔僱員全年薪酬比例3.4%,比例與前年相同,平均時數則為18.3小時,較前年微跌0.2小時。而科技培訓則持續上升,其中企業採VR技術培訓更成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