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安居的綠建築:Skyville@Dawson

發佈時間: 2017/08/04

讓人安居的綠建築:Skyville@Dawson

人們常說安居樂業,不能安居就很難樂業,而不能樂業便很難有發展。70年代麥理浩十年建屋計劃是一個重要政策,它為香港提供大量廉價公共房屋,讓人能安居樂業。

今年六月,香港建築中心到新加坡參訪一些近年新建成的公共房屋,當中有由WOHA建築師設計的Skyville@Dawson。

Skyville是新加坡Housing & Development Board廉價組屋試驗點。為了探討和試驗新居住房屋的可能性,HDB邀請了當地建築師作新嘗試和設計有特色的組屋。在設計過程中,還安排了公眾展覽與互動,讓設計可更貼近市民的需要。

Skyville設計上的三個重點是︰社區、多樣性和可持續性發展。Skyville共有960單位,三幢46層高的組屋,以天台及空中花園連接起來,每幢大廈有四個天空村莊,每個村的80個住宅單位都有自己的公共花園平台。屋頂花園有400米長的跑步徑、綠化及休憩地方,營造出很強的社區感。花園平台是村民們的公共客廳,增加居民彼此的認識與交流機會。

我們到訪時看見住客們在那裏閒談、聚餐和做運動。在頂樓的天台花園還遇上一家人在舉行小兒子滿月派對,安排了到會的食物,邀請好友們一起慶祝,整個派對都是在室外天台花園舉行,不用花費很多,又能享受室外的自然環境。

Skyville第二要點是多樣性。它的每款單位都有三個不同變化,打破了居住空間千篇一律的悶局。

至於可持續性方面,Skyville建築設計本身就已經加入了環保理念,如戶外的橫直遮陽板設計,每戶都有自然空氣對流,減少使用空調,所有公共空間、電梯大堂、走廊等都有自然光和空氣對流,沒有密封空間,可減省不少建築成本和能源消耗。

現今的香港,算是物質富裕的地方,但居住空間卻每況愈下。我們現在討論的是如何合法化劏房,如何把蚊型房間變得可宜居。為何不努力釋放那些已不是工廠的工廠大廈的潛質?

公共房屋方面,我們可否如穗禾苑般讓本地建築師作新嘗試,在公共房屋的設計上有所突破?

(本欄逢周五刊登)

撰文: 陳翠兒 建築是生命的舞台,在表達和塑造人的價值觀和孕育理想。
欄名: 筆講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