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玲
唐德玲

滙豐5厘息是分水嶺

發佈時間: 2017/08/07

姊妹們,上周五提到,上一代股王滙豐(00005)的業績和股價終見起色,再加上港人對滙豐的情意結,因此滙豐「返嚟啦」的消息很快便廣傳開去。姊妹Regina曾是滙豐擁躉,但也受過滙豐的「傷害」,所以她已沽出絕大部分滙豐,只持有兩手作「留念」。上周末我們碰面時,大家的話題很快便扯到滙豐。

「妳看這次滙豐是真的『返嚟了』?」

「我不敢太肯定,仍要視乎很多因素,最重要當然是經濟環境是否持續轉好,及她能否善用資源。」

「明白,但股價似乎見底了!」

「是的,這個比較肯定,自從滙豐開始派高息,及進行股份回購(Share Buy-Backs)後,股價已見支持!」

「派高息我明白,但股份回購的效力也這麼大嗎?有評論認為,股份回購有違公司上市集資的原意呢!」

回購註銷股數 派息因而增加

「我的看法是,對滙豐來說,股份回購是無可厚非的!首先,股份回購是指上市公司利用自有資金,在公開市場購入自己的股份,然後將該批股份註銷,減少股份數目。如果公司有一大筆資金可隨時入市,對股價已有支持了。再者,買入的股票是會註銷的,即是公司發行股數會減少,即使盈利保持不變,每股盈利也可增加,令市盈率下降。同樣,每股派息也可因股數減少而增加!」

「原來可一石二鳥!但上市公司利用自有資金買入股票,然後又註銷股票,我作為普羅大眾始終覺得有點怪!」

「我明白妳的想法。但我想多提一點,在股息安排,滙豐有以股代息的選擇,即是股東除可收取現金股息,也可要求將股息折算為股份。但讓股東以股代息,等於每年要多發股票,這都會攤薄公司的每股盈利和每股派息。妳可想像,在公司處於高增長年代,攤薄效應可能微不足道;但如果業績停滯不前,還不斷增發股票,只會攤薄每股盈利和派息。因此滙豐利用自有資金回購股份,也可長遠抵銷以股代息的攤薄效應。據管理層在這次中期業績時表示,會把股份回購作為一種恒常的管理資本結構工具,這對股價有支持!」

「聽妳這樣說,我認為滙豐管理層實在用心良苦!但我作為小股東,最關心的,始終是滙豐還可以再升嗎?」

保證派息政策 憧憬業務改善

「妳這問題最難答,我只可給妳一點分析。妳記得前兩年滙豐業績欠佳時,便開始提高派息,直到每年派51美仙(首三季各派10美仙,最後一季派21美仙,合共約4港元),以當時滙豐股價約50元計,股息率高達8厘,冠絕所有高息股。所以滙豐股價是由當時開始見底的。雖然去年管理層表明放棄漸進的派息政策,即是51美仙已封頂了。但市場的解讀是,管理層有信心,即使業績轉差,也有能力派51美仙股息。在經營環境未改善之前,這其實是利好消息。結果,其後吸引更多北水來港買滙豐,令滙豐股價節節上升,以上周五收市價78.5元計,息率已降至5厘。我認為這是個分嶺,因為相對於內銀股息率,這水平已不算特別吸引。」

「那麼,我不應買滙豐?」

「那又未必!如果滙豐業績持續改善,她便有能力增加派息,再配合回購,息率便可能再提高!而我對滙豐是有一定信心,因為環球經濟確實緩慢復甦,息口加幅又相對溫和!」

(本欄逢周一、三、五刊登)

tong_lydia223@yahoo.com.au

撰文: 唐德玲 作者從事理財策劃工作逾十年,並擁有認可財務策劃師資格。
欄名: 女人筆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