覓地建屋紓社會矛盾

發佈時間: 2017/08/28

覓地建屋紓社會矛盾

香港住屋問題嚴峻,其中置業仍是不少人的夢想。最新一期居屋「揀樓」踴躍,銷情理想,印證了今時個別階層港人的置業需求。要滿足港人這個最受關注的需要,仍是︰覓地、建屋。

除了居屋揀樓外,最近一些與住屋問題相關的討論,例如工廈單位1劏17或南區豪宅1開18,變身海景劏房;月入5萬至8萬的中產家庭,買一個800呎3房單位無望;甚至有情侶因置業而要推遲結婚大計,令感情亮起紅燈……

「租」與「置」兩個住屋難題,由經濟、民生變成了社會問題,衝擊着每個階層、年齡、性別及不同人生階段,甚至族裔。政府如能妥善解決港人的住屋需要,一定能紓緩今時的社會氣氛,即使未能即時解決,只要讓市民看到住屋的希望,無論租或置,必有助進一步紓解社會矛盾。

覓地、建屋,今時覓地的難度無疑比建屋更高。最近政府擬重建黃大仙美東邨及石硤尾白田邨共6幢大廈,由原本容納2,900戶,改建成提供7,800伙,增加公屋單位供應約5,000個。清拆計劃會在2020年進行,重建項目需時5至7年,加上賠償及工程費用,大費周章,這5,000個新增單位真是得來不易。

舊邨重建本質上是市區重建的一種,也是覓地建屋的其中一種方法,政府經常強調要「多管齊下」,解決市民住屋難題,正是這個意思,但有些人卻決不容許政府發展,讓市民安居,又或要政府從一些困難的方向入手,不知是真心想協助解決問題,還是存心搞局。

在維港以外填海固然是一個可行建議,但可能還不及開發郊野公園部分土地作住宅用途更快捷到位。有調查指出,在約1,000名受訪者中,有77%認為香港住宅用地並不足夠,反映了這已是港人共識。這項由港大民研計劃進行的調查又發現,這批隨機受訪者中,有57%支持政府發展生態價值低兼近市區的郊野公園土地,反對則有近30%。雖然支持者約兩倍於反對者,但要凝聚社會大部分人的共識,實不容易。

當香港住屋仍然是「民生、投資」性質兼而有之的工具,就會使問題變得更複雜。以今次新居屋幾十名準業主的心態為例,他們表現興奮,認為是幸運,但曾幾何時,居屋中籤者揀樓甩底、居屋滯銷的情況亦曾出現,可能當時的幸運兒覺得市況或價錢不夠好、屋苑地區偏遠等,才有今時有63個居屋貨尾出售。此外,重建後的公屋不但加高了成「屏風樓」,同區人口密度也將相應增加,少不免又招批評。

可見住屋與其他事情一樣,凡事有兩面,輕重之間,還要看整體社會如何權衡及取捨了。

(本欄逢周一至五刊登)

撰文: 石老師工作室 敢批評,提意見;求共融,齊築福。
欄名: 為理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