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醫療

發佈時間: 2017/09/13

近來「精準醫療」在行內掀起討論,究竟甚麼是精準醫療呢?以往,同一病症給一樣的藥,最多可從劑量上有所調節。研究指出,傳統治療氣喘、關節炎、癌症等藥物無效率逾四成,直至標靶藥物的出現,才彰顯精準醫療的個人化。

精準醫療早被推動多年,背後倚靠大數據的支援,美國國家衞生研究院早已設置了基因檢測登記平台。在2015年宣布啟動大量臨床資訊收集方案,召集過百萬名志願檢測者。

台灣首富郭台銘也在今年三月宣布,與華大基因、台大癌醫中心等生技業界最頂尖的研究單位組成「抗癌大聯盟」,誓要破解乳癌的基因密碼。

大數據醫療將結合人工智能、視像會議等技術,把服務伸延至網絡診斷、監察以至配藥。病人不需要離家或在診所排隊,透過手機或身上佩戴式的健康裝置及雲端技術,便可以把數據傳送給醫療人員進行診斷,再安坐家中等待無人機把藥物送抵家門。當然,這模式只適用於某幾類疾病,但已能大大減少了對醫療系統及人力資源的需求。

儘管我們對未來充滿許多不確定性,持續的醫學科學開發及基因大數據等等的研究,將可以提升醫療的效益,為病友減少不必要的療程、成本及副作用,造福人類。

(本欄逢周三刊登)

撰文: 林嘉莉 愛貓、愛健康的藥界CEO
欄名: 人生嘉年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