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玲
唐德玲

發行新股的機制

發佈時間: 2017/09/29

發行新股的機制

「三馬」牽頭成立的「金融科技股」眾安保險(06060)昨正式上市,挾超額認購近400倍的強勢登場,又以上限59.7元定價,首日表現不負捧場客所望,高開15%後曾見70.5元,惟之後回落,收報65.2元,仍比招股價升9%。

我的姊妹Lucy以孖展形式認購眾安,結果只分配到200股(即兩手),令她有點失望,但暫時帳面也有賺,也是值得開心的事。

經歷這次抽籤「遊戲」,Lucy對抽新股的興趣增加不少(她認為比直接買股票更容易賺錢),但對怎樣抽新股始終有點不明白,於是又來WhatsApp問我。

看反應定公開認購量

「我想知,其實分配比例是如何決定,以及由誰決定呢?這次眾安的分配是,但凡認購都可以分到一手,這是上市公司決定?」Lucy感到只分得200股實在太少了,有點不公平。

「妳說得對,決定權當然在上市公司,但保薦人也可提供意見。但若妳問如何決定分配比例,則很難一概而論,最主要仍然要看市場反應和上市公司的意願。但有一點我可告訴妳,不知道妳有沒有留意,大部分熱門的公司招股,都會將發行股份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國際配售,另一部分是公開認購。」

「有呀,我正想問,公開發售部分只佔5%,實在太少了,如果公開發售部分能夠提高,我就可分多一些了!」

「唏,其實這次公開發售部分已經增加了,不是原來的5%,而是20%!」

「我知道,但是否每次都會這樣的?」

「只要公開認購部分超額100倍,就會啟動由國際配售部分多撥15%予公開發售部分,所以,妳這次是從整個售股部分的兩成中分配的,不是5%。」

「另外我想問,這次招股好像有個定價範圍的,眾安的招股上限價是59.7元,最終也以這個上限定價,到底是甚麼一回事?」

浮動招股價平衡期望

「十多年前新股上市時,要一早決定一個定價,但由於上市公司或相關保薦人未必掌握到市場反應,所以,太早決定了一個招股價,可能不是太理想的做法,於是,後來就改成先公布一個招股價範圍,例如50至60元。即是說,如果反應不太理想,上市公司也願意以50元的價格招股,但如果反應很好,最高也不會以超過60元來定價。這種做法可以平衡上市公司和投資者的期望。」

「公開發售部分也再分AB兩組,這又是甚麼道理?」

「這也是從照顧小投資者的角度考慮的,以眾安為例,A組是認購100股至80,000股的,而B組則是認購90,000股至最高股數的。這次眾安的公開發售部分原來是996萬多股,AB兩組各佔一半,所以就算妳有錢,想認購所有公開發售的股份,俗稱『頂頭錘飛』,最多也是公開發售部分的一半,即是498萬股左右,以每股上限價59.7元計,成本要3億多元呢!」

「幸好有這機制,否則小投資者只可望住大戶發達!」

「明白妳的想法,但妳有沒有想過,若限制大戶的股份分配,從另一個角度看,對小投資者也有好處的!因為大戶在上市前分配得太少,就迫住要在上市後,在公開市場掃貨了!」

「啊,對的!」

「不過,妳不要太開心,因為保薦人又有另一道板斧,可以壓低股價的!」

「吓,快告訴我是甚麼一回事!」

(待續)

(本欄逢周一、三、五刊登)

tong_lydia223@yahoo.com.au

撰文: 唐德玲 作者從事理財策劃工作逾十年,並擁有認可財務策劃師資格。
欄名: 女人筆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