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逆權」的韓建築︰坡州書城

發佈時間: 2017/10/27

後「逆權」的韓建築︰坡州書城

城市和建築是「時代的鏡子」。95年到韓國首爾,待不了一天便要走了,因為當時的首爾毫無性格,建築物千篇一律,令人不想久留。想不到在這20多年間,韓國作出了天翻地覆的改變,出現了不少精采的建築藝術及文化,其中不能不到訪的是離北韓不遠的「坡州書城」和「Heyri藝術村」。

坡州書城並不是我們想像中一些只是買書和印刷書的書城,而是韓國印刷文化人背後一個重要的共同願望︰希望能以「坡州書城」建立人性的恢復和以人為本的空間,大家邁向「共同善」的追求。

過去的人性歪曲,與韓國近代歷史息息相關--韓國於1910至45年間受日本統治,之後經過混亂的時期,隨之是手足相殘的韓國內戰,直到80年代更受到軍事獨裁的政權壓迫。《逆權大狀》及《逆權司機》等電影都是關於當時軍事獨裁下的韓國,人性的扭曲、人民受到暴力鎮壓的慘劇,亦催化了民主政府的出現。

當時的韓國急求經濟的發展,盲目的引入西方文化,追求工業化及城市化,要打入世界經濟秩序的軌道。在獨裁和財閥時代下,這種混亂及扭曲的狀態亦反映於面貌模糊的建築和城市。

獨裁之下沒有思想的自由,又何來藝術文化建築等的百花齊放?今天我們所見的韓國,是過去不少前人以血換過來的成果。1995年的出版文化人,目睹社會上盲目的貪婪、因追求個人的權力和財力而帶來痛苦和傷害,他們希望以「坡州書城」重新尋找和追求共同價值,建造出版好書的空間,落實追求「共同善」。

在這共同探索和建造的過程中,他們找具高度專業知識、高瞻遠見和智慧的協力者,與協力者一同基於尊重人性、生態環保,訂立建築及書城發展的藍圖和建築設計指南。由1991年起步直至2012年這20年間的堅持,讓「坡州書城」的理想漸漸形成。沒有民主政府的出現,也沒有今天的「坡州書城」。

(本欄逢周五刊登)

撰文: 陳翠兒 建築是生命的舞台,在表達和塑造人的價值觀和孕育理想。
欄名: 筆講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