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營商 扶持科創

發佈時間: 2017/11/03

在世界銀行的《2018年全球營商環境報告》中,香港再被南韓趕上,排名下跌1位至第5。港府固然要針對不足之處,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但在個別新興產業領域,也要積極扶持初創企業,從而帶動經濟。

世銀全球營商環境排名首5位是︰新西蘭、新加坡、丹麥、南韓及香港,在營商便利程度的10個領域中,香港「處理企業無力還債」、「獲得信貸」及「保護小投資者」的表現,均較前退步了。

在締造營商環境做得不夠好的地方,港府仍須透過政策和措施,亡羊補牢,較重要的,還是推出更多稅務優惠。全世界不少先進國家,包括英、美、新加坡等,都以減稅或稅務優惠,吸引境外投資者進駐,為當地創造更多就業職位,若香港仍維持在16.5%的利得稅率,恐怕對外資企業的吸引力便會減弱。

此外,營商便利還包括政府部門及公用服務的行政效率。假如一間公司或商戶要經年累月,大費周章才辦妥所有牌照和審批手續以開業,便會令大大小小的老闆裹足不前。記得在曾蔭權時代,有一個大型商場的商戶成功在一個月內,便辦妥飲食、消防等牌照和手續,它更被視為是便利營商的一個「示範單位」,林鄭政府敢以這種效率作為標準借鑑(benchmark)嗎?

事實上,內地在開發新區時,為要吸引企業進駐,地方政府同樣有不少稅務、行政一條龍的配套服務,也值得港府效法一下。

除了稅務和行政上可便利營商外,對個別產業或企業,港府也宜大力扶持。台灣政府便透過「台灣新創競技場」(TSS),帶領台灣的科創團隊衝出國際(「出場」)。與香港一樣,台灣的TSS也有密集培訓、培育計劃,不過就更提供了進一步的支援,包括過來人的經驗及國際網絡,甚至連公關、簡報(presentation)中的英語,都會「一條龍」地替當地的科創團隊執整過!

港、台同樣是本土市場小,而初創企業團隊通常都沒有在外地讀書和工作的經驗。在企業初期生存更見困難,而海外市場認識又不足的情況下,政府扶持便顯得更為重要,而香港可能就欠缺為本地初創企業營造一個完善的初創生態圈。台灣的TSS為求讓科創團隊「出場」,會支持他們參與海外培育計劃,又舉辦不少國際展覽;另會積極聯繫台灣的科創創業者分享成功的實戰心得,這些都是港府在紓緩所有中小企稅務負擔(例如首200萬元利得稅率降至8.25%)之外,可以對本地科創企業做的實質扶持。

雖說營商環境需要政府優化及提升,但其他環節,像公用事業機構也須配合,例如要求企業繳逾6萬元的供電按金,便無疑是加重了中小微企的開辦成本。

撰文: 石老師工作室 敢批評,提意見;求共融,齊築福。
欄名: 為理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