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拗柴扭傷可大可小 勿延誤診治」

發佈時間: 2017/11/07

隨著港人對做運動的熱愛度不斷提升,近年因運動而受傷的數字亦屢創新高,俗稱「拗柴」的足踝關節扭傷便是其中一種最常見的運動創傷,輕則韌帶撕裂,嚴重的話更可導致骨折或軟骨受損,可惜不少傷者都不以為意,認為休息一段時間就會復原,直至傷患惡化時才求醫,錯過了治療的黃金時間,結果後患無窮。

不查明傷勢 錯過治療黃金期

「拗柴」其實是指足踝關節猛地向內或外翻,運動以外,即使平常走路一不小心也有機會扭到,情況十分普遍,可惜一般傷者往往只看跌打或捽藥油,待紅腫消散便了事,被破壞的軟組織及受傷的韌帶軟組織甚或骨、軟骨根本未被治療。由於錯過了傷後的治療黃金期,令傷患惡化,有機會導致永久的關節及軟組織創傷,常見的後遺症包括退化性關節炎或足踝關節慣性不穩定,病人會經常有關節疼痛、繃緊,或不穩定的感覺,嚴重的話還會影響活動能力。骨科專科黃穎信醫生警告,「拗柴」絕對不可輕視,當中可傷及不同重要組織,由拉傷肌肉、到較嚴重的扭傷韌帶,及最嚴重的骨折,它們的初期受傷症狀都是患處疼痛紅腫乏力,一般人未必分辨得到,故扭傷後應盡早求醫,把握傷後2星期的治療黃金期。

對症下藥 加速復原

黃醫生續指如不幸扭傷,應立刻停止運動,盡快使用冰敷,並以繃帶包紮患處,可以的話把患處抬高以加速消腫。一般而言,如果經過醫生診斷及X光檢查,確定沒有出現關節移位或骨折後,可選擇保守性治療,即透過口服或注射醫生處方消炎止痛藥物及復康性運動治療減輕炎症及止痛,嚴重的需用纖維托或氣墊鞋穩定,讓足踝關節受傷的軟組織慢慢復原。黃醫生補充:「傳統消炎止痛藥物的副作用多,必須慎用。較新的消炎止痛藥相對副作用較少,止痛效果迅速。」有關藥物詳情,請諮詢醫生。

若然傷勢是較嚴重的骨折創傷,視乎骨折的嚴重度,醫生會考慮替病人進行手術或石膏固定。「足踝關節是由兩條下腿骨及距骨組成,亦稱為脛距關節。很多時候足踝骨折都會連帶有移位問題,受傷的衝力越大,骨折移位的風險越高。如果傷者未能於12小時內求診,足踝會逐漸腫脹,增加手術的難度及風險,故扭傷後應盡早求醫。」

所謂預防勝於治療,無論進行任何運動,熱身除可提高表現外,更可減少受傷的機會,平時亦應做強化運動鍛鍊肌肉,保護關節。此外,使用正確的器材和穿著合適的衣服,並於進行高風險運動時佩戴適當的保護裝備,亦可減低足踝受傷的機會。

(資訊)

(資料由骨科專科黃穎信醫生提供)

MUSC-1223594-0000 08/17•本健康專題由MSD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