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習死亡

發佈時間: 2017/11/08

我是天生的貓奴,喜歡牠們的直率、不賣帳的獨特個性;近年更成為狗迷,難得公餘時也為家中幾隻小伙子忙得團團轉,一時忙着帶牠們打預防針、看醫生,一時帶牠們去美容、修甲。

不少飼養貓狗的朋友沒有小孩子,自然把寵物當成親人或子女。最近身邊朋友的愛犬先後去世,我也感同身受,理解生活失去了軸心、心靈失去了安慰。

寵物的離世,同時影響着主人的生活習慣,如不再需要買糧食、帶寵物散步等,令人容易抑鬱及低落。有人說,要面對寵物離世,最少需時半年;又或把精神寄託在其他事物上,如飼養一隻新寵物,以重新投入新的生活習慣。

看着愛犬受疾病的煎熬,感覺就像看見自己的未來。由健康活潑的小傢伙,十多年後年華老去,身體機能漸差、失去活動能力,整天只可待在家中。有時更會出現各種疾病,如腎衰竭、癌症、思覺失調等,甚至失去控制大小二便的能力。

朋友藉此機會,跟伴侶討論自己死亡前的準備,例如病重時不用氣管導管,死後捐出軀體做「大體老師」,葬禮也可從簡,採納現時流行的環保葬禮。討論的課題貌似悲觀,其實是積極面對死亡,給自己及家人一個機會,去預習人生必經的死亡。

(本欄逢周三刊登)

撰文: 林嘉莉 愛貓、愛健康的藥界CEO
欄名: 人生嘉年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