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藥學服務基金
香港藥學服務基金

治療抑鬱症

發佈時間: 2017/11/09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統計,全球抑鬱症患者達3億人,而本地一項調查發現每14名受訪者就有1個有抑鬱症徵兆。抑鬱症患者一般會出現情緒失落、缺乏動力、失眠、自責等徵狀,嚴重更可能會有自殺傾向。現時,抑鬱症一般透過藥物以及心理治療來控制病情。

藥物治療方面,主要以選擇性血清素再攝取抑制劑如氟西汀(Fluoxetine)、西酞普蘭(Citalopram)及艾司西酞普蘭(Escitalopram)較常見。該類藥物透過增加腦內血清素濃度,從而控制抑鬱症徵狀。不少病人都會將抗抑鬱藥稱為「開心丸」,可是一般抗抑鬱藥都不能即時紓緩抑鬱症徵狀,以選擇性血清素再攝取抑制劑為例,就需要至少兩星期才能控制病徵,期間患者依然有機會感到情緒低落。抗抑鬱藥物較常見的副作用包括失眠、頭痛、影響性功能等等。要提升患者服藥的依從性,照顧者和醫護人員都應解釋給患者,首兩星期的副作用會慢慢消褪或適應。

藥物治療只是控制病情的其中一環。要更有效控制抑鬱症就必須同時進心理治療。

而患者亦需要身邊家人朋友的支持和肯定,提升他們的自我價值。

撰文: 香港藥學服務基金
欄名: 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