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追蹤藥丸

發佈時間: 2017/11/22

上周,美國食品及藥物監管局批准全球首款設有「數碼追蹤」系統的藥物,讓醫生、護理員甚至家人,可透過手機追蹤病人到底有沒有定時食藥。是項發明對治療憂鬱症、躁鬱症及思覺失調症患者甚為有用,大受醫學界的歡迎。

所謂「可追蹤藥丸」,原來是生產商於藥物內嵌有極微細的感應器,當感應器碰到胃液時,功能就會啟動,並發出訊號到患者身上的貼片,最後將相關信息傳輸到智慧型手機App,藉此追蹤患者服藥的時間、劑量及相關數據。

是項發明希望有助醫師追蹤患者用藥的狀況,有助避免嚴重患者若停藥或遺失藥物,因而出現嚴重的精神崩潰或事故。

原來,最令醫生頭痛的不是頑強的病菌,反而是不聽話的病人。美國專家估計,每年因為病人未依足指示服藥,導致國家醫療成本增加1,050億美元。

隨着「數位藥丸」出現,患者本身會有更多資訊及數據產生,許多患者也許會擔心自身的病情隱私問題未受到保護。但在大數據的年代,與其停滯不前,阻止科技的創新,倒不如思考如何在應用數據的時候,給個人及社會設下具保障性的規則及監管方法。

(本欄逢周三刊登)

撰文: 林嘉莉 愛貓、愛健康的藥界CEO
欄名: 人生嘉年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