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防治冠心病 由降膽固醇做起」

發佈時間: 2017/12/19

繼癌症後,心臟病已成為本港第二號殺手,當中佔大多數的冠心病患者更有年輕化的趨勢。據心臟科專科羅君健醫生表示,很多人誤以為正值壯年,平日「無病無痛」心臟就很健康,事實上個別冠心病患者病發前並無明顯病徵,因此容易被忽視而延診。

鑑於冠心病是因為脂肪及膽固醇積聚而令環繞心臟的冠狀動脈變得狹窄或閉塞,可引致心肌梗塞,更有突然猝死的可能,因此健康的生活模式及定期的身體檢查對防治冠心病十分重要。

病徵不明顯或易被忽略 應定期檢查

羅醫生指出冠心病常見的症狀包括在運動或上落樓梯時,出現氣喘、胸口痛翳痛等感覺,但病徵易被忽略,加上約有三至四成患者病發前並無明顯病徵,很多時要在例行身體檢查或到心肌梗塞發作時才發現患上冠心病,故建議本身有冠心病危險因素,如高血壓、高膽固醇、糖尿病、家族中有心臟病病史及有吸煙習慣等,到了一定年齡例如40歲以後,應做一次心臟
檢查。

現時檢查心臟血管的常用方法有運動心電圖和心臟血管電腦掃描。運動心電圖是透過運動後心電圖出現供血不足的變化去評估病人是否患上冠心病,準確度大約七至八成,所以有機會出現檢查上的誤差。至於心血管電腦掃描,就透過直接注射顯影劑,掃描機就會將病人的心臟血管清楚顯現出來,醫生便可評估心血管是否有堵塞,以及其嚴重程度。一般準確度超過九成以上,若結果顯示血管一切正常,基本上可百分百排除冠心病。所以心血管電腦掃描已經成為非常普遍的一種檢查方法。

膽固醇超標 增冠心病病發風險

都市人生活繁忙,飲食不均加上運動不足,容易攝取過多的膽固醇。羅醫生指出,如血液中的低密度膽固醇(LDL),即壞膽指數過高,便很容易積聚於血管內壁造成粥樣斑塊,久而久之會令血管內壁收窄甚致閉塞,阻礙正常的血液供應,令心臟肌肉出現缺氧情況,嚴重的話可導致急性心肌梗塞而會引致猝死。一般而言,本身確診有冠心病或曾經中風的高危人士,壞膽固醇水平最好降至1.8mmol/L或以下,一般要戒口、恆常運動並配合藥物進行治療。」羅醫生補充,某些藥物除可以降低膽固醇外,亦可以穩定血管裡面的脂肪膽固醇斑塊,從而減少血管內壁破損而引起急性心臟病發的機會,對整體心血管健康也有幫助。

他汀類配抑制劑 或可提升藥效

羅醫生續指,現時控制膽固醇的藥物以他汀類(Statin)最為普遍,它可從源頭出發,抑制肝臟製造膽固醇,將壞膽固醇降低三至五成。雖然他汀類功效佳,不過也有其局限性,因部份患者用到中至高劑量他汀類時,有機會出現肝酵素異常、肌肉痠痛及發炎等副作用。針對這類病人,醫生一般會處方膽固醇吸收抑制劑(Ezetimibe)作輔助治療。「膽固醇吸收抑制劑可以阻止腸道吸收膽固醇,配合他汀類服用,好處是可控制膽固醇同時避免服用高劑量他汀引致的副作用。而且兩者一同服用更可將壞膽固醇指數大幅降低約六成,效果明顯。最常見的副作用包括腹瀉和肌肉疼痛。」

(資料由心臟科專科羅君健醫生提供,請注意上述藥物均為處方藥,使用前請諮詢醫生。)

CARD-1222562-0000 06/17·本健康專題由MSD贊助

{{hket:youtube id="qqamOYrsqSY"}}{{/hket: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