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幫手 班霸球隊奪標功臣

發佈時間: 2017/12/06

AI幫手 班霸球隊奪標功臣

運動科學近年冒起,不少球隊將運動醫學結合新科技,提供精準訓練,並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穿戴裝置分析戰術和體能表現,助運動員提升狀態及決定出場次序,甚至可化身「球探」,發掘明日之星。

電影《魔球》(Moneyball)中,男星畢彼特(Brad Pitt)飾演美國職棒大聯盟奧克蘭運動家隊的總經理,利用數據分析,以有限預算挑選球員,打敗豪門球隊上演大逆轉,為人津津樂道。而現實中,NBA金州勇士贏得2015及2017總冠軍,同樣依靠大數據及AI技術幫助,完美演繹出《魔球》的故事。

率先運用 勇士兩奪總冠軍

勇士於訓練中率先採用「Second Spectrum」的AI運算法及電腦視覺技術,提升戰術運用效果。勇士助理總經理Kirk Lacob表示,球隊雖擁有大量訓練和賽事影片,但難轉化為有用數據,遂採用Second Spectrum,從大量影片中快速學習球員細微的動作,並找出賽事變化,識別出控球員及防守球員的反應,如球星史提芬居里(Stephen Curry)面對某些防守型球員時,跟隊友使用擋拆戰術(pick-and-roll)能否成功突圍上籃,再計算出不同動作下成功投籃的百分比。

以往教練和數據分析員需花上數個月來分析戰術,但在AI幫助下,只需數秒便可得出答案。至今,約66%的NBA球隊跟隨使用,而此技術不限於籃球,在足球與棒球場內,也開始流行起來。

高清鏡頭攝動作 檢測狀態

同時,去年4月起,勇士在訓練場館安裝了由以色列初創公司PlaySight研發的智能訓練系統Smart Court,配以多個高清鏡頭,每次訓練均可從不同角度自動紀錄球員動作、位置、跑動距離、反應時間等,實時重播之餘,可為教練和數據檢測人員提供生物力學和戰術分析。

此外,球隊亦運用不同穿戴裝置檢測球員身體狀況,如使用由澳洲企業Catapult Sport研發的無綫GPS裝置,內置加速儀、磁力計和陀螺儀,佩戴在球員肩胛骨之間,並套上抗壓衣,實時量度和監控球員身體停頓、屈曲、膝蓋和腳踝受壓力情況。這些數據有助球隊減少球員受傷機會,教練更可憑此判斷誰人適合上場。

球隊球員牽紅綫 創造雙贏

除AI技術,大數據同樣發揮作用。擁有全球35萬名足球員資料的荷蘭足球賽事數據專業公司SciSport,與數據分析軟體服務廠賽仕電腦合作,利用AI影像分析與實境及演算技術,打造出「魔球系統」,透過攝影分析足球員潛力,為球隊發掘明日之星。

「魔球系統」在球場周邊裝有十多部攝影機,即時紀錄場上所有動作,包括球員在分秒間的細微動作如傳球速度、衝刺跳躍角度等,整合成數據決策系統,藉此分析預測球員潛力價值。

「銀河艦隊」皇家馬德里今夏以5,000萬歐元,預先簽入外號「新尼馬」的巴西17歲新星雲尼捷斯(Vinicius Junior),幫助皇馬做出決定的關鍵角色就是「魔球系統」。

另外,荷蘭國腳迪比(Memphis Depay)去夏被曼聯賣去法甲里昂,過程中亦需「魔球系統」協助,因眾多對他有興趣的球會均難以負擔其薪酬,或未有合適的位置給他。「魔球系統」利用AI技術分析出迪比的踢球動作、速度、習慣從右邊或左邊進攻等數據,再匹配缺乏此類球風的球隊,成功創造雙贏。

智能手帶進化 分辨何時做運動

穿戴裝置功能多,用戶體驗及運動數據的要求亦要更進步。今年推出的Android Wear 2.0,也有自我學習能力,加入機器學習(Deep Learning)後,裝置會更了解用家生活,作出更準確預測。

具自學功能 無間斷收集資訊

愈來愈多用家偏愛穿戴裝置檢測運動及睡眠的功能。Android Wear 2.0的三大變革中,其中一項是Fitness,如當用家在跑步、舉重時,不用一如以住點擊錶面開始做紀錄,手錶上的感應器會自動感受到其活動頻率及相關數據,估計用家的行為並自動紀錄。用家不但能翻查數據,更能更正紀錄。

Android Wear內置約10個感應器,包括收集GPS、方向、氣溫、氣壓、高度及光影。每種運動的移動都有一定模式,如打籃球射籃時手會舉得多高、跑步與追車的步距,時間、速度可能不同;就算是舉重,由於手腕會動,手腕上下的弧度的變化,也能被監察出來。當數據夠多,再經分析學習,Android Wear下次遇到同一情況,就能辨認出來。

不過,機械始終有其弱點,有些日常動作與運動,平台未必能認到。舉例騎電動單車與自行車的速度、手腕震動相似、推嬰兒車的手腕震動與不少運動亦相似,可能令穿戴裝置「表錯情」。

率先收集 運動員數據

Sportsline行政總裁、物理治療師何錫漢曾與本地足球隊、香港籃球總會等合作,他直言運動科學在亞洲尚未成熟,故早着先機,一年前開始收集運動員及客人數據,配合運動醫學結合科技,將精英選手的訓練大眾化。例如運動員進行深蹲跳,地上的感應器可偵測其跳躍高度、騰空時間等,協助分析爆發力。

資料整理︰吳浩南

編輯︰梁偉澄

美術︰陳超雄

欄名: 要聞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