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飢餓指數

發佈時間: 2017/12/22

減肥廣告舉目皆是,但過度節食以至飲食失調,亦是高度發展地區的常見都市現象。另一方面,全球的饑荒問題卻仍然普及。有多嚴重?就讓大家了解一下。

2015年,聯合國定下目標要在2030年徹底解決全球的飢餓問題。到底是否能夠如期達到目標,聯合國至今仍然抱樂觀的態度。

全球每年生產的食物總量足夠養活現存的60多億人口,問題在於分配不均。位於美國華盛頓、德國波恩和愛爾蘭都柏林的三個人道組織,每年都會發布一個全球飢餓指數(Global Hunger Index, GHI)。指數由1至100,一個地區的指數愈高,代表該區飢餓情況愈嚴峻。指數根據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營養不足人口比例、兒童營養及發育不良、兒童死亡率等因素混算而成。指數高於20代表情況嚴重,高於35就是令人擔憂。

引發饑荒的原因一部分是天災,但更大的是人禍。一場風災,令海地窮上加窮;但連綿不絕的內戰,才是中非共和國(Central African Republic)和另一中非國家乍得(Chad)名列全球飢餓排名榜首二位的原因。其他名列十大的國家如也門、阿富汗、尼日爾等都因為內戰,以致生產、農業、交通久久不能復原,人民亦只得持續捱餓。

(本欄逢周三、五刊登)

撰文: 麥勁生
欄名: 《藍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