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早產嬰幼兒親子支援計劃 把握時機改善體能表現

發佈時間: 2018/01/03

每年的11月17日是世界早產日,香港每年平均有60,000名新生嬰兒,當中約4,000名屬早產嬰幼兒。由於他們的腦部及身體發展未成熟,導致肌張力不足、肢體動作困難等問題,家長宜及早諮詢物理治療師安排發展評估,讓幼兒接受針對性的訓練。

現年3歲4個月的諾呈,是在33周出生的早產兒,出生時體重只有1.475公斤,有心漏、呼吸及消化系統問題。她在出生三個月時接受了心漏修補手術,但仍需要以氣管造口及胃造口協助呼吸及進食。

及早接受合適治療

諾呈於2016年8月入讀協康會特殊幼兒中心,經物理治療師評估為整體發展遲緩,並發現她的肌肉張力不足及日常姿勢不良,影響肌肉及骨骼發展,導致臀部肌肉控制力不足,跪行時容易跌倒。此外,諾呈的平衡能力亦欠佳,導致上落樓梯有困難,由於體能發展遲緩,諾呈自信心較弱,也難以參與同齡幼兒的集體遊戲。物理治療師便集中鍛練諾呈的肌肉控制及平衡能力,並為她設計家居練習,由諾呈爸媽為女兒做家居訓練。

因應能力及早接受合適的治療,並在家長積極配合下,諾呈現時已能自行上落樓梯、拋接球、跑步速度和穩定性也有進步,在參與集體遊戲時亦較主動。諾呈於去年九月已離開協康會,媽媽趙太更表示,囡囡現時就讀主流幼稚園K1,並正輪候早期教育及訓練服務。

短片助幼兒做訓練

去年11月啟動的親‧早‧啟動--早產嬰幼兒親子支援計劃(http://www.heephong.org/preterm),由協康會主辦、美贊臣社區關懷計劃贊助,支援計劃包括全港首個早產嬰幼兒資訊網頁,協康會的物理治療師團隊更會製作短片,針對不同階段的早產嬰幼兒,示範簡易的家居訓練,讓家長在家中也能輕鬆幫助幼兒做訓練。

協康會高級物理治療師蘇健勤指出,家長要留意早產兒的日常表現,包括幼兒在一歲還未懂站立、歲半未懂開步走、兩歲仍走不穩或不能自行上落樓梯;又或兩歲半還不會雙腳跳等,便需盡快向物理治療師查詢及作詳細評估。

他補充,早產嬰幼兒常見體能問題包括肌肉張力不足,如出力較慢、力度較弱及容易疲倦;平衡能力欠佳、坐時背部彎曲或站立時膝關節後仰等,此外,也會出現動作協調困難,如日常活動表現「論盡」等。不過,據研究指出,透過及早介入的親子家居訓練,有效改善早產嬰幼兒的體能表現,亦有助智能發展及學習表現。協康會現正舉辦家長講座及家居訓練實習課程,讓家長及早關注早產嬰幼兒的發展困難,並為照顧者提供全方位支援,讓0至6歲早產嬰幼兒盡早接受合適訓練,把握黃金訓練機會。

編輯:黃寶恩

美術:梁政敏

您也可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