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將每年一遇「天鴿」?

發佈時間: 2018/01/03

未來將每年一遇「天鴿」?

2017年剛過去,而當中破紀錄的天氣事件不能不提颱風。超強颱風「天鴿」的威力大家有目共睹。「天鴿」雖然沒有打破甚麼紀錄,但它在香港和澳門引起的海平面上升——即風暴潮現象,則值得深思。

自有儀器紀錄以來,本港水位漲得最厲害的一次,是由1962年超強颱風「溫黛」引起的,當時潮水急速湧入岸邊,淹死或沖走近200人,是香港戰後最嚴重的天災。

以多年來的風暴數字推算,這類海水上漲幅度達一層樓高度的風暴潮事件,平均要50年才發生一次。可是「天鴿」改變了風暴潮的統計數字,類似的極端水位上漲事件已成為30年一遇的現象。

在地球另一面的大西洋,繼颶風「哈維」在美國帶來1,700毫米的新雨量紀錄後,颶風「艾瑪」又連續37小時保持五級颶風——即時速299公里或以上的驚人風力,大幅度破了以往24小時的舊紀錄。

我們不能因為出現新紀錄而認定這是氣候變化的證據,但這些事件清晰告訴我們,將來的世界會是甚麼模樣。科學家早前利用電腦運算,描繪出一個熱浪頻仍、旱澇不絕的未來世界。同時,颱風的暴雨和風力都會增加,類似「天鴿」的水淹事件將幾近每年發生。

有些人視上述預警為危言聳聽,但這與我們2017年所經歷的、所見所聞的,和科學的預期是何等脗合?有理性的人能不擔心嗎?

(本欄逢周三、五刊登)

撰文: 梁榮武
欄名: 《藍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