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出現氣喘或久咳未癒的情況,都會感到疑惑,不知患上的是急性支氣管炎還是哮喘。事實上,兩者病徵雖然相近,但其實有很大分別,其中,哮喘更屬慢性氣管疾病,如控制不當或耽誤治療,可致死亡。為令大家對哮喘加深了解,及早對症下藥,我們一連六期將請來香港家庭醫學學院公共教育委員會醫生作詳細講解。
哮喘VS急性支氣管炎
一般而言,患上哮喘會出現持續咳嗽,氣喘以及呼吸不順等病徵。由於徵狀與急性支氣管炎重疊,容易被忽略。事實上,如果咳嗽反覆發作,伴有「嘻嘻」的喘鳴聲,便有很大機會患上哮喘。香港家庭醫學學院公共教育委員會委員何家銘醫生指出,因為急性支氣管炎也會造成咳嗽及喘鳴聲,所以最好看醫生,有需要時要安排高峰呼流量(Peak Flow Rate)測試或肺功能測試(Lung Function Test)作診斷。
何醫生續指,哮喘跟急性支氣管炎的病因並不相同。哮喘的致病原因至今尚末明確,一般與家庭遺傳相關連,而其他風險因素包括患有其他過敏疾病、吸煙及肥胖。而哮喘亦有很多誘發因素,包括天氣轉變、呼吸道感染、環境因素如接觸致敏原和空氣污染、藥物等。而急性支氣管炎則是由於呼吸道受到細菌或過濾性病毒感染所造成,致病原因與哮喘有很大的分別。
哮喘控制得宜 病徵慢慢消失
何醫生指出,只要清楚辨識病症,就可幫助對症下藥,避免延誤治療。若確診患上細菌感染導致的急性支氣管炎,主要會處方抗生素。若由過濾性病毒引發的,則會提供一些舒緩治療,如氣管舒張劑,服藥後便會康復。
至於治療哮喘,則以控制病情為主,患者首先要嚴控各種風險因素,如不吸煙、控制體重、注射流感疫苗等,以及使用藥物幫助控制氣管炎症。而控制哮喘的藥物,主要以氣管舒張劑及吸入性類固醇為主。前者能即時舒緩氣喘及呼吸不順的情況;後者則用於預防哮喘發作。若哮喘控制不理想,還可考慮使用專門針對哮喘敏感細胞及物質的免疫治療。何醫生重申,哮喘雖不能根治,但患者只要按醫生指示使用藥物,是可以控制及預防的。相反地,若不依指示用藥,便會令病情惡化,造成不良影響。
(資訊)
-
音樂電影《日落巴黎》︳鍾楚紅爆張國榮出大絕搵客串 周慧敏化身小記者到場採訪 |
|
-
Ian@MIRROR承認取消追蹤JJ否認小器 「係follow自己想睇嘅動態」 |
|
-
孕婦入境|內地孕婦懷孕23周 入境香港被關「小黑屋」盤問 教海關對答攻略:千萬別說多 |
|
-
中年好聲音︳龍婷支嚳儀「走甜」評語大不同 林鉫徫迷幻妖味超越杜德偉? |
|
-
Beautiful Life|60歲奧斯卡影后楊紫瓊 抗衰老瘦身1日3餐餐單大公開 |
|
-
Beautiful Life|天氣溫暖潮濕 腋下恐成細菌溫床 醫生:少吃5種食物防臭狐 |
|
-
Price.com.hk「精明消費之選2021」 ASUS開創電子科技新生活 |
|
-
用家分享女人之苦 藥劑師推薦真臨床實證 2星期告別頻、急、滲 |
|
-
【華盛証券抽獎】開戶即送$500現金券 參加大抽獎再贏50萬豐富獎品 |
|
-
-
-
-
-
您也可能喜歡...
-
中環貴氣意法餐廳 Tasting Menu嘗名廚出品
|
「呼吸氣喘喘 是否有哮喘?」 - 晴報 - 生活副刊 - 健康資訊 - D180110
「呼吸氣喘喘 是否有哮喘?」 - 晴報 - 生活副刊 - 健康資訊
不少人出現氣喘或久咳未癒的情況,都會感到疑惑,不知患上的是急性支氣管炎還是哮喘。事實上,兩者病徵雖然相近,但其實有很大分別,其中,哮喘更屬慢性氣管疾病,如控制不當或耽誤治療,可致死亡。為令大家對哮喘加
https%3A%2F%2Fskypost.ulifestyle.com.hk%2Farticle%2F1986639%2F%E3%80%8C%E5%91%BC%E5%90%B8%E6%B0%A3%E5%96%98%E5%96%98%20%E6%98%AF%E5%90%A6%E6%9C%89%E5%93%AE%E5%96%98%3F%E3%80%8D
https://skypost.ulifestyle.com.hk/article/1986639/%E3%80%8C%E5%91%BC%E5%90%B8%E6%B0%A3%E5%96%98%E5%96%98%20%E6%98%AF%E5%90%A6%E6%9C%89%E5%93%AE%E5%96%98%3F%E3%80%8D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1985000/1986639/okThinkstockPhotos-465265224_20180110_L.jpg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1985000/1986639/
生活副刊
健康資訊
007
1986639
503
503007022
生活副刊 健康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