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產業鏈

發佈時間: 2018/01/19

咖啡產業鏈

曾幾何時,開咖啡店成了略有資產又不想打工的人的夢想。事實上,30年來喝咖啡的公共形象向上翻了幾番,單在香港,咖啡就由茶餐廳飲料變成時髦的象徵。咖啡業成了一條複雜的產業鏈,有人盆滿缽滿,有人備受剝削。

咖啡農商受盡壓榨已不是新聞,危地馬拉的咖啡豆採摘工人日薪大約100港元,即我們在美式連鎖咖啡店買三杯咖啡的價錢,而在他頭上又有層層的剝削者。

大家也許沒有留意,單是炒製咖啡豆,就將入口咖啡原材料價格推高一倍。部分的歐美咖啡製品公司,只需從咖啡生產國購入咖啡豆,炒熟烘乾然後入袋,一個轉手已經利潤成倍。入口咖啡豆加工最多的三個國家,分別是德國、意大利和美國。德國的公司購入咖啡豆的價錢大約是2.7歐元一公斤,售出價是6.3歐元,賺得相當容易。

試想像,他們可以將不同等級、質素的咖啡豆混起來炒製出售,成本會更低,利潤就更高。不過,就如一個德國咖啡商所言︰「無論如何,我們還是會每天喝咖啡。」

(本欄逢周三、五刊登)

撰文: 麥勁生
欄名: 《藍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