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玲
唐德玲

妳的滙豐返了家鄉未?

發佈時間: 2018/01/19

妳的滙豐返了家鄉未?

去年8月,我在本欄寫過一篇題為「滙豐回來了!」的文章(用廣東話來說等於︰「滙豐返嚟喇!」),事緣經歷多年沉寂之後,這隻過氣股王終於「睡醒了」。

埋單計數,滙豐(00005)股價去年升了三成七,當然不及新一代股王騰訊(00700)的1.14倍,但相對過去幾年的頹勢,這個升幅總算有交代了,至少可以跟大市同步(去年恒生指數升了三成六)。

踏入2018年,滙豐股價持續向好,同樣可以緊跟大市走勢(要求滙豐跑贏大市仍有點難度)。截至昨日為止,年初至今,滙豐股價升了6.9%,而大市則升了7.4%,也算跟大市同步了。

歷金融海嘯陷低潮

姊妹們,正如我在本欄多次指出,上一代股王滙豐在香港人心目中的地位,仍然是不能撼動的。香港人對滙豐有一份難以言喻的情意結,因為滙豐過去幾十年的發展過程,正好見證了香港經濟騰飛的好日子。

金融海嘯後,滙豐經歷了長時間的低潮,更曾以大折讓供股,而且,業績和股價都開始褪色。我形容,那段時期的滙豐,其實傷透了港人的心,尤其是小股東的心!

但原來,在不知不覺間,滙豐股價已經從2016年上半年的低位(大約40元邊緣)回升了大約一倍。

我的姊妹Elaine是滙豐的忠實擁躉,曾在2007年高位買入滙豐。早前她看到報道指滙豐股價已返家鄉,感到有點奇怪,因為她在2007年時曾經以150元左右買過滙豐。

「我好記得,我是以150元買滙豐的,即是滙豐股價最高見過150元,甚至更高,現在滙豐股價才85元左右,何來已經返家鄉?」

「嗯,這個所謂返家鄉的價錢,是計及派息,以及2009年滙豐供股的除淨因素。而且,妳還要以股代息,才可以真正返家鄉。」

「有點亂,不明白,可以再解釋嗎?」

「好的!首先,妳持有滙豐,每年都收到滙豐的股息,對嗎?」

「對呀!」

「在滙豐的股價圖上,如果公司派息,股價會減去所派的股息,這個叫除淨因素。所以,股價好像跌了一樣。過去10年,滙豐大約派過35港元的股息,即是股價圖上的滙豐股價,已經扣除了35元的金額!」

「即是滙豐的本來股價應該是85元再加35元?」

「對!這還不止!妳記得滙豐曾在2009年以12供5的方式供股嗎?」

「記得,供股價好像是28元呢!」

以股代息賺得更多

「正是!這也涉及除淨因素,因為當時滙豐股價大約40元,如果是12供5的話,除淨價應該是36元左右,即是說,如果妳按比例供股的話,妳已經袋了4元左右!」

「似明非明!但股息加供股,加起來我也只是袋了40元左右落袋呀!85元加40元,也不過125元,我的成本價是150元呢!還差25元才到家鄉呀!」

「對!如果妳是收現金股息的話,應該還差一點才到家鄉的,但如果妳是以股代息兼供股的話,妳實際收到的股息,應該不止現金股息了,這個妳明白嗎?」

「嗯,明白,因為我是以當時的股息折算為股票,現在股票價格升了,所以我賺多了?」

「正是,如果過去10年,妳一直以股代息的話,妳的成本價應該是85元左右呢,所以,計起上來,妳應該已返家鄉了!」

「嗯,可惜,我是收現金股息呢!」

「噢!不要緊,再等一會吧!」

(本欄逢周一、三、五刊登)

tong_lydia223@yahoo.com.au

撰文: 唐德玲 作者從事理財策劃工作逾十年,並擁有認可財務策劃師資格。
欄名: 女人筆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