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雅麗
黃雅麗

內向者的networking

發佈時間: 2018/01/19

內向者的networking

「搞Startup」(創業)大行其道,連帶相當「鬼佬」的Networking(應酬)文化也成為本地創業者的日常;但捫心自問,有多少創業家真心享受?

創業活動天天都有,其中大部分都在「正規」活動外,預留時間供來賓「network」。像一年一度的RISE conference,在香港創業圈中應該是最矚目的了。它每年夏季連續多天在會展舉行,有展覽和從早到晚的研討會,散場後還有「夜生活」,供參加者在蘇豪區大大小小酒吧暢飲盡興。記得去年RISE舉行期間,我一些外向的創業朋友好像天天充了電一樣,由早到晚不絕地進出會場,滿場"Yo, man!"至於我?只挑了一兩個講座來聽,還謝絕一切場外的networking,一散場便走。對我來說,networking相當耗電,比上班還累。

這就是內向者和外向者面對social stimulation(社交刺激)的最大分別。2013年Susan Cain出版了一本書叫《Quiet》,顛覆大眾對內向、外向者的固有觀念,一石激起千重浪。她說,美國推崇外向文化,鼓勵人任何時候對任何人都侃侃而談,歌頌團隊精神;結果從學校到職場無不以外向者的設定為中心。小學生要進行小組功課,成人更不消說,企業內外都有數不盡的networking機會,若誰不熱切參與,就會被標籤為害羞、不合群、自我中心。

但內向者並非抗拒社交或不擅辭令,只是傾向獨處與愛靜;而這二者恰好是孕育創意的主要元素︰偉大的意念往往不是在社交場合中碰撞而來,而是個人在細水長流的獨處和思考中,靈機一觸出現的。Bill Gates、Steve Jobs、Mark Zuckerberg這許多極出色的科技創業家都是內向者,並不喜歡應酬。這加倍使我疑惑,到底是誰帶起了科技界應酬的潮流?寫程式需要安靜和獨處的空間,為甚麼要勉強出來network呢?有需要時創業者才和三三兩兩比較熟悉的人交流,不是更好嗎?

(本欄逢周五刊登)

撰文: 黃雅麗 《創業大時代》作者、香港無綫科技商會執委
欄名: 創業群俠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