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公私營服務通行 港人身份將數碼化

發佈時間: 2018/01/22

今年第四季起市民便需更換智能身份證,政府為加強保安,料會用生物特徵如指模、虹膜等方式核實身份。創科局亦將為市民免費或以低價設置數碼個人身份(eID),最快料2020年可應用。eID是虛擬身份,可用作處理政府部門網上服務,亦可應用於銀行及商戶。創科局局長楊偉雄指,建設智慧城市是為改良城市管理,最終得益是市民。

施政報告宣布投放7億元率先推行「數碼個人身份」、「多功能智慧燈柱」及「大數據分析平台」3大項目。創科局局長楊偉雄指,發展智慧城市需利用「創新+科技+數據」的方程式。

eID最快2020年運作

今年第四季起,全港市民需更換智能身份證,實體卡以外,亦會迎來虛擬身份。創科局正計劃免費或以低價為市民提供數碼個人身份(eID),市民設置eID後,可通行於政府的電子服務,亦有望應用於私營機構。

楊形容,eID如一條鑰匙,第三方獲市民批准後,可得知所需數據,如年齡、住址等。他舉例,擁有eID後,就似買酒時毋須出示身份證,商戶已可得知消費者年滿18歲。為加強保安,港府已計劃利用生物特徵如指模、虹膜、聲紋、動作等方式核實身份,惟現時未能公布詳情,只稱「至少會用兩種或以上」。而eID認證平台最快會於2020年開始運作。

智慧燈柱 收集不同數據

此外,中環、金鐘、銅鑼灣、灣仔、尖沙咀及觀塘,今、明兩年會安裝400枝多功能智慧燈柱,將設置大量感應器,收集天氣、人流、車流等數據。此外,燈柱亦會成為5G發射基站。但他沒正面回應會否安裝閉路電視,但指燈柱可「看到」車牌,亦可幫忙「捉賊」。

對於早前發表的《智慧城市藍圖》被批沒設定關鍵績效指標(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KPI),楊認為,評價智慧城市發展時應看功能價值(functional value),「走出去見到空氣質素變好、不會到處塞車、下雨不怕會水浸、打風後翌日上班一切如常」,市民未必在意數字上落,但可感受到這些改變。

編輯︰黎家榮

美術︰鄧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