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抗拒致敏食物 嬰兒恐更易敏感

發佈時間: 2018/01/23

不少家長因怕子女有食物敏感,會延遲或避免子女在嬰兒時期進食致敏食物。有醫生澄清,此舉反而會增加嬰幼兒日後患過敏症風險,建議家長於子女1歲前引進多元化食物,並在6個月起引進高致敏食物如雞蛋或奶類製品。若子女屬食物過敏病高危族,則先徵詢醫生意見,才向子女引入高致敏食物。

養和醫院於2016年底,進行有關父母為嬰幼兒引進敏感食物的調查。430位受訪的準父母及育有2歲以下的父母中,一半人有家族過敏史,包括過敏性鼻炎、哮喘、濕疹或食物敏感。結果顯示,大部分人傾向延遲引進如雞蛋、貝殼類、堅果等高致敏食物予子女進食。約30%人延至1歲後才引進蛋白、大豆、小麥、魚,約70%人待嬰兒1歲後才引進堅果類及貝殼類食物。

1歲前宜開始食多元化食物

坊間有指嬰孩愈遲接觸高致敏食物,愈少機會患食物敏感。養和醫院過敏病科中心兒童免疫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陳偉明強調,此舉無助預防或減低食物過敏,反而更易患上。他引述近年大型醫學研究,指4個月大已逐步進食花生的嬰幼兒,可把患花生過敏機會減80%。他解釋,透過適時、適量引進高致敏食物及多元化種類,可讓身體產生耐受反應,分清食物是否有害,減低致敏風險。

養和醫院高級營養師陳勁芝建議,家長可在嬰兒4至6個月大時引進固體食物,若子女進食固體食物無大問題,可在6個月大時循序漸進地引進高致敏食物。初期可以用該食材作烹調配料,避免直接食用,若子女無過敏反應,則可增加分量。

記者:李樂欣

編輯:梁偉澄

美術:熊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