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GO-激光干涉引力波探測器

發佈時間: 2018/01/24

LIGO-激光干涉引力波探測器

諾貝爾得獎名單總會引來一些爭議。不過,2017年由美國三位物理學教授共同分享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則是眾望所歸。諾貝爾委員會肯定了三位學者開發LIGO探測器和利用LIGO測量重力波的貢獻。

17世紀科學巨人牛頓提出萬有引力理論,指出物體之間存在牽引力,其大小由質量和距離所決定。這理論簡潔而優雅,由蘋果掉到地上的簡單運動至行星的軌迹,都可以精準地計算出來。美中不足的是,牛頓沒有解釋物體的引力如何經過空間傳遞到其他物體,這亦是科學史上的一個重大疑惑。

300多年後,愛因斯坦以一個匪夷所思的概念重新演繹萬有引力。他認為巨大物體的重力可以扭曲物質所存在的時間和空間,即所謂「時空」,而扭曲的狀態又會因為物體的運動而改變,在時空上形成漣漪,並以光速向四方八面傳播開去,這便是重力波。可惜,重力波異常微弱,愛因斯坦亦從來沒有想到會有發現重力波的一天。

兩位今年獲獎的物理學家,二人在1975年一個研討會期間因酒店房間爆滿而被巧合地安排到分享房間,他們徹夜不眠,促膝長談重力波,遂促成LIGO的開發。至2015年,經過千多名科學家數以十年的努力,LIGO第一次探測到兩顆黑洞碰撞聚合時所發出的重力波,奠定了LIGO技術為天文學和其他科學所開闢的康莊科研大道。

(本欄逢周三、五刊登)

撰文: 梁榮武
欄名: 《藍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