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港金融專才教路 北上發展要「比local更local」

發佈時間: 2018/01/26

「香港金融青年會」主席兼執行總裁張永康回顧自己在北京走過的19個年頭,從聽不懂普通話到成功投資多個科技企業,再成立該會帶領香港金融學生融入了解內地市場,如今他已儼然成為一名「內地通」。

1998年,剛剛入行香港金融業2年的張永康有機會被滙豐銀行派遣到內地,雖然存在語言文化上的障礙,但他仍被內地快速發展變化的節奏和蓬勃的互聯網科技所吸引。2004年,他希望嘗試投資銀行,「但當時投行主管認為,香港人沒有優勢,這讓我第一次感受到危機感。」3年後張永康成功做到了滙豐投資銀行北京首席代表,但投行工作中,他一直感受到隨着內地開放程度愈來愈高,作為香港傳統優勢的金融業,地位正慢慢發生變化。

兼顧國內外需求

2010年,張永康成立投資公司,成功投資懂球帝、百度外賣、橙子VR、英雄互娛、量子體育、麥唱等新科技企業,成為最早一批抓住內地互聯網風口的香港投資人,「在這裏,我不把自己當成一個香港人,我就是一個北京人,甚至要比本地人更加本地化。」這既是張永康近20年融入內地的心路歷程,也是4年前他發起成立「香港金融青年會」對金融專業年輕人的期許。

他說香港的傳統金融優勢是國際化,因為過去背靠祖國,需要香港將外國的知識、資金帶回內地,但現在國家已經處於大轉型期,中國標準開始走向世界,中國要開始向外輸出資本和知識,因此香港必須將目光轉向內地。

「相對於本地人有人脈,熟悉國情,對港人來說這裏是客場,是逆着香港傳統優勢方向發展的市場。」他說,除了解人民幣知識外,年輕的香港金融人士也一定要了解內地的文化,融入內地社會,才能更好地服務企業,進而可以兼顧國際和國內兩邊需求,最終才能在新的世界經濟格局中,找到香港和香港金融業的差異化優勢所在。

融入應更具深度

張永康發現,20年前他所面對融入內地的困難和挑戰,也同樣是新一代香港年輕金融從業者面臨的問題,「融入的方式很重要,要精準且深入才能提升競爭力。」他表示,讓年輕人融入內地發展,不能僅止於表面化的對國情和文化的走馬看花,而應當有更具專業性和深度的指導,不能忽略了讓香港年輕人在了解內地的同時增強自身競爭力。

兩地金融人 一對一輔導

基於提升香港金融業者競爭力、在新格局中尋找新機遇的理念,張永康在「香港金融青年會」的實習生計劃中,除提供在中投公司、中信集團、國開金融、中國銀行、絲路基金等機構的實習機會外,還安排了「導師計劃」,讓兩地資深金融人士進行一對一輔導。

「我們每年都選拔幾十名金融專業的香港大學生,利用暑假到內地金融機構實習,希望讓香港年輕人身處於內地金融業,認識到危機感,也從中尋找到自己的差異化優勢。」

張永康表示,希望通過「香港金融青年會」培養金融專才,提供多元化的發展機會,並打通兩地金融業生態,激活香港新的競爭力。

編輯︰魏雋

美術︰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