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書求生手冊

發佈時間: 2018/02/02

臉書求生手冊

臉書News Feed的演算法改變了,要重新部署廣告策略嗎?品牌要從臉書撤退嗎?要搬往IG或其他社交媒體平台嗎?大家少安毋躁,天沒有塌下來,大家還是一邊笑一邊罵一邊刷臉書。當然,只有十來歲的年輕人,因為爸爸媽媽公公婆婆天天也在沉迷刷臉書,難免會對臉書避之則吉,齊齊躲進IG或Snapchat。但我仍然相信,大部分有消費能力的用戶,還會留在臉書,廣告客戶暫時不用跳船。

反正龍門任佢擺,我向來不贊同要跟Mark哥鬥智。所以我認為臉書廣告客戶暫時不需要有太大的策略變動,反而有些社群營銷上的思維,我認為大家都有需要調節一下。以下是我提醒自己在2018年要認真做的其中七件事︰

一、你想說甚麼其實不重要,社群想聽的才最重要。不要為滿足老闆或者其他部門的要求,繼續把品牌臉書粉絲頁淪為垃圾郵件的Out Tray。

二、做好內容還不足夠,還要好好經營臉書社群,花多點時間對話,少一點自說自話;更要多留意,哪些內容能夠引起社群中粉絲們的對話。

三、不少廣告客戶會選擇重點出擊,將廣告預算投進在單一條臉書內容上;今後則適宜分散投資,每篇臉書內容最好都能夠投放適量廣告資源,情願減少出PO次數。

四、雖然Mark哥宣布會減低視頻內容的自然觸及率,但因為有更多可供參考的數據,視頻內容作為臉書廣告模式還是大有可為。重點是,要好好分析觀眾的觀看行為,從而作出後繼廣告策略。

五、可考慮製作多過一個版本的廣告創意,一則用作數據比較,二則可視為與消費者溝通的對話延續。劉備也三顧草廬,你憑甚麼認為你用一個廣告就可以說服消費者?

六、停止使用「同意請分享」或「Tag你一個朋友」這類刻意要求社群回應的手段,這些都會被列作Engagement Bait,會被臉書的演算機制懲罰,減低曝光。

七、鼓勵社群與品牌共製內容,也不妨讓他們二次創作,讓消費者為品牌發聲。

(本欄逢周五刊登)

撰文: Rudi 路迪涼 進擊中的社交媒體廣告人
欄名: 進擊中的Soc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