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弼
王弼

無用之用

發佈時間: 2018/02/13

無用之用

在大學實驗室工作的年代,和一群來自法、德、日和波蘭的研究員交往,他們的生活,除了埋首研究和寫論文,就是花大量時間和金錢行山和挑戰冰川。記得有一位助理教授興高采烈地分享他爬喜馬拉雅山的經歷。另一位波蘭研究生,在共產國家長大,平時說話也沒太多表情,放映着他行冰川的沙龍照片,向我們解釋各種工具的重要性時更形嚴肅,「衣服和工具夠不夠專業,牽涉生死,絕不可以慳。」他說。當年在研究院工作的人,大部分都是窮苦學生,領導我們小組的教授,也在地庫捱了十年才儲夠首期買屋。這位波蘭同僚肯定要節衣縮食,才夠他走一次冰川。為甚麼他不盡快儲錢買樓,反倒花錢在這種不事生產的戶外活動上?

近日香港持續低溫,不少品牌推出禦寒內衣應市,王弼也買了,早前於富良野滑雪使用過,輕便透氣保溫之餘,價錢也經濟實惠,突然想起研究院的舊同事,若不是這批人當年願出高價購買最新保溫透氣薄纖維耐寒衣服,支持織布科技創新,今日的消費者能享受到這些價廉物美的產品嗎?

這位波蘭同事沒有想過行冰川的實用性,他只是做他感興趣的事情,卻無意中推動了織布科技的創新。其實,不單運動未必有實用性,阿里斯多德說,就算是知識的追求,例如哲學,動機可以是為了消除無知,了解事物,而並非期盼從中獲得甚麼物質利益。啟蒙時代的思想家,秉承古希臘先賢,進行許多沒有實用性的哲學討論,成功把人類的精神自由推進另一個層次。曾幾何時,人們都羞愧於被勞役沒自主的人生。

書中自有黃金屋,中國人自古以來連讀書都目標清晰,永遠向物質利益進發,西方亦慢慢摒棄哲學和人文精神的普及教育。人類是否是時候重投無用之用的懷抱?

(本欄逢周二刊登)

撰文: 王弼 易方資本首席經濟師,曾擔任工程師、智庫行政總監。不認為當社會上的1%有甚麼問題,鼓勵讀者以晉身1%為榮。
欄名: 一巴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