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市各有炸彈

發佈時間: 2018/02/13

兩個市各有炸彈

中美股市上周聯跌,不少人都講是因為市場預期美債息上升所致,但筆者認為兩個市跌,各有其因,因為各有其計時炸彈。

美國股市跌,是因為美息上升,VIX合約波幅由平時的15升至逾40,以至50,不少沽出VIX合約者,便要沽股冚VIX合約的損失。之所以會出現這現象,是因為美股一直升,不少投資者大做孖展已大賺,但他們貪心(又或他們的經紀告訴他們可以貪心),因應VIX指數不太波動,可以沽之,連這個也賺埋,也的確這個孖展買股、沽VIX合約之策在過去數月是大賺特賺,但兩個都是孖展,一方一有波動,可以火燒連環船,而這結果亦出現了。VIX指數上周一度升上50水平,到上周五始回至30,算叫平靜了點,但仍在數月來的15水平之上。

美投資者沽股冚VIX合約損失

可幸的是,沽空VIX合約與孖展買股,是兩件相對獨立之事,只要從其他渠道找到錢來補倉,是不會因孖展股的損失,而累到VIX合約,又或VIX合約的損失,而累到孖展股,這跟2017年的Accumulator不同,接貨者,大部分要在市場沽,交叉腳把市踩下去。

當然美國金融市場另個炸彈是債券市場上的龐大好倉盤,一旦美10年債息升破3厘,將又有另番波動,而筆者估美10年債息上見3厘是可以的事,因為總有人想爆人的倉。

那A股之跌又為何?沒有VIX合約,也沒有美股的孖展,也沒有10年債倉這3種炸彈,但卻有另種炸彈。

⑴逾3,000隻上市股票,其中有逾98%的大股東已將股票質押,有近30隻已臨爆煲底綫,所以傳阿爺已申令券商不能賣出多過買入的,為的就是減少沽壓,但怕這只能短期止咳。個別地方已要求券商在5天內報上這些股票質押詳情,看來在農曆年後,或有新政出台。

⑵最大的炸彈,或許是信託會否違約,帶來震盪,國內《投資快報》有文講了信託今時面臨的問題︰

在2001年《信託法》頒布實施前,信託業經歷5次大整頓,逐步明確信託公司設立條件與業務範圍,信託業與銀行業、證券業業務範圍劃清,權屬脫鈎,成為具備獨立資質資管主體。至《信託法》頒布實施,以信託為主業,兼具投資功能的業務模式確立。重新整頓規範後,信託迎來新發展期。

一、信託行業的發展史也是一部監管史:信託行業經歷5次大整改後,逐步從銀行業、證券業分離,確立獨立經營地位,2001年《信託法》頒布確立信託法律制度。2007年分類監管指導整改重組後,信託公司獲發新金融牌照業務進入新發展期。信託牌照功能齊全業務模式靈活,在業務創新之時也成為金融同業規避監管與套利的通道,近年監管出台多項文件規範或限制銀信合作、政信業務、非標資金池、傘型信託等,但未能徹底扭轉信託通道角色。

二、歷次監管下信託規模仍保持快速增長:從過往多次監管施行與影響看,通過調整業務模式與調整資金投向領域,信託行業仍保持受托資管規模快速增長,有記錄以來僅2015年三季度錄得信託資產餘額淨值環比下降。原因在於︰一是銀行資金出表意願強烈,通道需求不減;二是監管針對單一業務模式而缺乏全面性,資金靈活調整投向領域,在銀信、政信、傘型信託監管政策出台後,銀信合作餘額、信託資金投向基建、證券領域規模與佔比快速回落並流向其他領域;三是分業監管下缺乏統一性,金融同業之前相互嵌套套利規避監管,銀信合作規模與投向受限後,通過基金子公司、券商資管計劃等實現多層嵌套,隱藏資金來源與真實投向。

三、資管新規填補監管漏洞,行業規模料將回落:1、與過往監管實施相比,資管新規全面監管,以央行牽頭,一行三會協調統一,對各資管主體全面從嚴監管,壓縮套利空;2、嚴限銀行出表與非標投資,從資金源頭收緊,按通道規模每年增量減半計算,信託規模未來兩年預計增速-2%與-8%;3、通過限嵌套、統一槓桿倍數與風險計提、加強期限錯配管理等,壓縮套利空間,並在通道操作上實施約束,穿透監管,削弱資金變換模式規避監管的能力。按通道業務增量減半,假設同時執行資管新規要求對管理費收入10%計提風險準備,未來兩年行業營收增速為-8%與+6%;4、打破剛性兌付,引入淨值管理,引導資管行業回歸「資管本源」。

內地清淨信託違約或可再破頂

假如做信託的中介都是執正來做,是可以締造三贏,投資者有回報,中介有錢賺,社會實體經濟可發展。

可惜有部分信託公司是集了資後去做炒賣,違規挪用資金,這類違規信託有多少,怕沒有明確紀錄。

這些違規信託因為把投資者的錢蝕了,往往會用滾存手段,以新債冚舊價,阿爺看在眼裏,去年底就出台新令,不准再作此滾存,而要到期便結算,今年不少信託的結算期是在1至3月,如果要爆煲的信託,估計到3月後,便會清楚了,而屆時這個信託炸彈便可解除了。

中國金融市場近年來監管不斷,但仍有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感覺,但筆者信國內打擊這些歪風,不會手軟,在清淨之後,A股在2018年底或至2019年後,「錢」途仍是光明的,屆時A股與港股可以有另番景象,會否見新高?筆者認為可以,但目前言,宜忍忍手或小注好了。

撰文: 石鏡泉 經濟日報副社長兼研究部主管、電台財經節目主持人
欄名: 政•經•頑石不低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