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雅麗
黃雅麗

銀行的恐懼

發佈時間: 2018/02/23

銀行的恐懼

曾在2008年金融海嘯中佔據重要角色的摩根大通CEO Jamie Dimon曾這樣批評比特幣︰「這比『鬱金香花苞』更糟糕……必血流成河。」行內同樣德高望重的高盛CEO Lloyd Blankfein充分認同︰「一個晚上價值波動達20%的,哪像貨幣?是詐騙!」

銀行巨頭們如此恐懼加密貨幣如比特幣,以至恨不得將之消滅於萌芽狀態,因為他們比任何人更清楚︰加密貨幣及其背後的區塊鏈技術(Blockchain),必將對傳統銀行業帶來翻天覆地的劇變。以下淺說支付與滙款︰

假設你有一個表弟在倫敦留學,家人每年都得給他滙一筆款項去交學費。阿姨去銀行滙款,得先在這邊的銀行付手續費;表弟在彼邦取錢,再付當地銀行手續費。這還不止,把港幣換成英鎊時,銀行還從中吃掉不少兌換差價。如此一來二去,一筆款項就被銀行平白賺去一截;而作為中間人,銀行幾乎沒有提供任何附加價值。

對銀行來說,滙款是一項低風險兼穩賺的服務,它們哪有誘因減低收費?在2016年,銀行的跨境支付(包括信用狀)佔全球支付營收的40%,真是本小利大的生意。多年來,作為銀行顧客的我們竟一聲不吭接受這種巧取豪奪,能不慚愧?

此外,銀行的跨境滙款服務要等數天才成交,因為全球銀行還在用一套非常老舊的中央系統叫SWIFT(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 Communication),它僅僅發送信息,而真正的資金鏈需要經過兩方銀行之間連串極其繁複的中介系統才能完成,而60%的B2B支付過程需人手處理。換言之,滙款這過程不止冗長,還有許多機會發生人為錯誤,還得花時間覆檢。

區塊鏈技術之所以能顛覆銀行提供的滙款服務,因為它不須通過中央系統進行。加密貨幣能為用家提供保密的P2P支付,交易透過一個公開、去中心化的網絡,取代銀行代表的中間人來進行,所以既快捷又便宜。

(本欄逢周五刊登)

撰文: 黃雅麗 《創業大時代》作者、香港無綫科技商會執委
欄名: 創業群俠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