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人生過得有意義 比快樂更重要

發佈時間: 2018/03/02

《意義的力量》作者艾蜜莉.史密絲指,許多人以為人生目標是追求快樂,但最後反覺得焦慮迷失。她表示快樂是抓不住的,而人生中有另一種東西更值得我們去追尋,那就是意義。

史密絲表示,追求快樂會使人不快樂,隨着世界發展,雖然人的生活變好,但自殺率卻不斷攀升:「絕望的原因並不是缺乏快樂,而是缺乏人生意義。」

有研究指,感覺自己人生有意義的人,適應力會比較強,他們在學校職場的表現較佳,甚至活得比別人長久。史密絲就每個人要如何獲得意義得出了「人生意義的四大支柱」的建議,它們就是︰歸屬感、目的、超然及「說故事的方式」。

四大支柱建議 活得更長久

第一根支柱是「歸屬感」:這種情感來自一種你與他人在本質上彼此是否處在互相珍惜的關係。但是我們要懂得避開一些廉價的歸屬感,那就是若在一些群體內,你被重視的原因是因為你所相信的事物、你對人的好惡、而不是你的本質,那就是不健康且廉價的歸屬感。真正的歸屬感源自愛,它是一種選擇:你可以選擇與他人培養歸屬感。

第二根支柱是「目的」:找到你的目的並不代表找到令你快樂的工作,而是了解你能給予甚麼。對很多人而言,「目的」的關鍵在於用你的力量去服務他人。她又指人若不被需要、沒值得做的事就會陷入掙扎折騰,失去活下去的意義及走下去的「理由」。

第三根支柱是「超然」,這種狀態很少見,你會超脫日常生活的喧囂擾攘,自我感正漸消退;你會感受到和更高的現實產生連結。雖然這個概念看似抽象,但其實很簡單。例如對喜歡藝術的人來說,超然來自於欣賞藝術,史密絲認為她的「超然」發生於寫作。這是一種過於投入而達到的忘我境界,能使人身心放鬆。

自己是主角 可改變結局

最後一根支柱是「說故事的方式」,這是指一個人如何訴說自己的故事。我們就是故事作者,有編輯、詮釋、再重新述說故事的能力,意味自己能夠控制生命的感受與看法。即使你被不幸的事情壓得喘不過氣,千萬別忘了自己才是生命故事的主角,有改變結局的權利。

http://www.ted.com/talks/emily_esfahani_smith_there_s_more_to_life_than_being_happy/

資料整理:馬琛沂

編輯:吳浩南

美術:陳超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