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兩個月內兩名兒童意外哽死,引起全城恐慌。有醫生指幼童氣管僅1厘米闊,進食時極易哽喉;圓狀、硬身或具黏性、韌性的食物,例如魚蛋、花生、年糕、牛肉等不易咀嚼,2歲以下進食前宜先剪碎食物。
青華苑華璇閣前晚發生2歲女童哽死意外,梁姓女童疑遭1粒直徑約1.5厘米的提子哽喉,失去知覺;其父曾為女兒急救,其後自行坐的士赴瑪嘉烈醫院急症室求醫,但女童經2個多小時搶救後不治身亡。據悉女童非首次食用提子,連同1月有小三女童進食墨魚丸哽喉意外,已是兩個月內第2宗幼童哽死個案。
事發後家長人心惶惶,fb專頁「BEST First Aid in Hong Kong」則教導應縱向切開提子,才讓小童進食,避免哽喉。仁安醫院兒科專科顧問醫生劉成志指,幼童氣管狹小,建議2歲前應剪碎食物,2歲後切成小塊餵食。「提子若打橫切,圓周分別不大;縱切可減少體積,減少阻塞機會。」
哽喉逾3分鐘 可致腦損傷
急症專科醫生鍾浩然指,正常成人的氣道有2厘米闊,但2歲童氣道只有約1厘米闊,加上咀嚼能力較弱,若食物跌入氣道,有機會完全阻塞致窒息。他指大於1厘米的食物已有哽喉風險,最高危是蒟蒻,「軟淋淋」及團狀食物,如魚蛋、年糕等風險亦較高。珍珠奶茶的「珍珠」亦有機會阻塞支氣管。
醫學會會董陳念德指,哽喉後最快1分鐘已有危險,初期徵狀包括呼吸困難、嘴唇及臉色轉白;若昏迷已是腦部缺氧迹象。
家庭醫生林永和指,哽喉3、4分鐘已可致嚴重缺氧,有機會出現永久腦損傷。建議家長餵食時要專心,避免與幼童談話,「若見小孩呼吸不順、哭喊、臉色變青,或已哽親。」
編輯:黎家榮
美術:招潤洪
-
香港國安法|何俊仁涉干擾證人 被撤銷保釋 即時還押候審 |
|
-
2007年港姐季軍|周美欣結婚曬與老公甜蜜合照 三姊妹先後出嫁 大家姐氣質大不同 |
|
-
入境通報|預先通報乘客資料系統周五刊憲 航班起飛前須上傳乘客資料 料明年第3季分階段實施 |
|
-
星期三靚湯︳春天潮濕身體沉重眼乾易倦 中醫教3招+「升陽益氣湯」補氣祛濕 |
|
-
停播風波|《小熊維尼:血與蜜》取消港澳放映 楊潤雄:電影已通過電檢 |
|
-
電子消費券|2萬人還八達通後未更新領券帳戶 港府:下周三前要更新以趕及4月中領$3000 |
|
-
Price.com.hk「精明消費之選2021」 ASUS開創電子科技新生活 |
|
-
用家分享女人之苦 藥劑師推薦真臨床實證 2星期告別頻、急、滲 |
|
-
【華盛証券抽獎】開戶即送$500現金券 參加大抽獎再贏50萬豐富獎品 |
|
-
-
-
-
-
您也可能喜歡...
-
港鐵票價掛鈎物業利潤最多減0.8% 額外扣0.2% 推算今年加價2.45%
|
-
去年接獲607宗升18.6% 保險索償投訴1成涉疫情 快測陽性不獲賠
|
-
不逾3年不超3公頃 改善海濱寬門檻 政府擬修例批准部分維港填海工程
|
兩月兩宗兒童哽死 醫生:黏韌食物應剪碎 - 晴報 - 港聞 - 要聞 - D180306
兩月兩宗兒童哽死 醫生:黏韌食物應剪碎 - 晴報 - 港聞 - 要聞
連續兩個月內兩名兒童意外哽死,引起全城恐慌。有醫生指幼童氣管僅1厘米闊,進食時極易哽喉;圓狀、硬身或具黏性、韌性的食物,例如魚蛋、花生、年糕、牛肉等不易咀嚼,2歲以下進食前宜先剪碎食物。 青華苑華璇閣
https%3A%2F%2Fskypost.ulifestyle.com.hk%2Farticle%2F2023527%2F%E5%85%A9%E6%9C%88%E5%85%A9%E5%AE%97%E5%85%92%E7%AB%A5%E5%93%BD%E6%AD%BB%20%E9%86%AB%E7%94%9F%EF%BC%9A%E9%BB%8F%E9%9F%8C%E9%A3%9F%E7%89%A9%E6%87%89%E5%89%AA%E7%A2%8E
https://skypost.ulifestyle.com.hk/article/2023527/%E5%85%A9%E6%9C%88%E5%85%A9%E5%AE%97%E5%85%92%E7%AB%A5%E5%93%BD%E6%AD%BB%20%E9%86%AB%E7%94%9F%EF%BC%9A%E9%BB%8F%E9%9F%8C%E9%A3%9F%E7%89%A9%E6%87%89%E5%89%AA%E7%A2%8E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2020000/2023527/06JAC002new__20180306_L.jpg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2020000/2023527/
港聞
要聞
007
2023527
503
503001001
港聞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