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港珠澳橋千項專利 領先全球

發佈時間: 2018/03/07

被英媒稱為「現代世界第七大奇迹」的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上月交工驗收,計劃於今年第二季通車。這座聯通三地的大橋,不僅長度首屈一指,施工難度更是創造歷史。專家認為,大橋的建設產生了一批新技術、新材料、新裝備,形成一系列「中國標準」,甚至填補了「世界空白」。

兩個約10萬平方米的人工島和長達6.7公里的海底沉管隧道,構成了島隧主體工程,工程量最大,技術難度最高,史無前例,有橋樑界「珠峰」之譽。

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項目總經理林鳴指,在七年建設中,島隧工程在沉管結構、製造工藝、接頭方案、隧道形式等方面實現「四大創新」,並在快速成島技術、深水基礎施工技術、外海沉管安裝成套技術和第三代沉管技術方面取得「四大突破」。

沉管技術大突破 省¥15億指導費

隧道由33節沉管組成,每節重8萬噸,相當於一艘中型航母;每兩截沉管必須精准接頭,猶如「海底穿針」。這是中國首次在外海建設沉管隧道,團隊曾想聘請荷蘭團隊做技術指導,但對方要價15億人民幣,是中方預算的5倍,遂決定自行探索,最終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外海沉管安裝成套技術,創造500多項技術專利,令中國外海沉管建造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人工島建設方案也十分大膽︰將120個巨型鋼圓筒釘入海床,圈出一個島,半年就完工,建設工期節約兩年半,創造世界工程記錄;同時減少開挖淤泥近千立方米,減小對海域環境影響。每個鋼筒都有約18層樓高,圓面面積相當於一個籃球場,重達550噸,相當於一架A380飛機。

一些新裝備則令這些「龐然大物」的安裝成為可能。吊裝重達6,000噸的最終接頭時,出動了中國自主設計建造的世界最大起重船「振華30號」,其單臂固定起吊能力高達1.2萬噸。

大橋主體工程於上月交工驗收,具備通車試運營條件。全綫貫通後,從香港到珠澳的車程,將由目前的3個多小時縮減至30分鐘,對三地經濟一體化影響深遠。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副局長余烈稱,大橋將見證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林鳴表示,大橋通車後有利港澳發展,尤其是香港的港口及機場業務。

口岸通關可「刷臉」

港珠澳大橋實施「三地三檢」模式,設香港、澳門、珠海三個口岸,24小時通關。內地傳媒報道,珠海口岸力爭建成最智能、最便捷的一流口岸,推廣「一站式」通關,陸續安裝一批應用最新技術的海關監管設施,包括人臉識別、監管雲平台等新型智能設施。

其中,「人臉識別」系統和CT機(電腦斷層掃描)智能查驗系統,可以對高風險旅客及行李物品進行精准識別。用於檢查客車、貨車的H986系統,利用X射綫,令海關人員不用開箱就能檢查貨櫃貨物,最快1分鐘就完成檢查,加快通關速度。

據悉,珠海口岸分為旅檢區、貨檢區兩部分,佔地面積分別為35.6萬、23.4萬平方米,其中旅檢樓設「珠港進出」、「珠澳進出」共4個旅檢大廳。而貨車通道共30條,進出境各2個查驗平台;客車通道共48條,進出境各一個查驗平台。

14/3下期預告︰

橫跨雲貴深谷的世界第一高橋,垂直高度相當於200層樓,令高原山民不再與世隔絕。

編輯︰陳文華

美術︰熊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