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照顧老人時數 未來提取自用 時間銀行締互助社會

發佈時間: 2018/03/09

香港正步入高齡社會,解決看護人手不足問題實在刻不容緩。瑞士於2012年引入「時間銀行」概念,申請者將照顧老人的時數存入銀行,待未來需要別人照顧時,再將時數提出換取他人照顧自己。然而有本港學者指,在港推動這計劃或有困難。

瑞士是其中一個面對人口老化問題的國家,當地聯邦社會保險局遂於2012年在東北部聖加崙州(St. Gallen)引入「時間銀行」試點計劃,申請者將照顧老人的時數存入「銀行」,待將來自己需要別人照顧時,再將時數提出換取別人照顧。

港人口老化速度加快

此計劃主要針對身體壯健的退休人士,透過城市提供的人力資源,解決因人口老化造成的缺乏看護問題,最後成為一個互惠互利的機制。

在本港,政府統計處副處長陳萃如曾經表示,2016年本港長者人口有116萬,預計到2036年將增加至237萬,比對起之前20年約50萬的升幅,未來長者人口上升速度明顯加快,而人口老化亦為看護人手需求帶來沉重壓力。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系主任林一星指,本港亦有團體推行「積福計劃」,長者可透過做義務工作,儲時間積分換取需要的物品,概念與瑞士的時間銀行類似,差別在於積福計劃能有即時回報。

林坦言,時間銀行在港推行甚有難度,「根據時間銀行的概念,退休後60多歲做義工,可能20年後才能用到服務。香港的環境及政策均變化急速,20年後可投入服務的人手很難預料,而且長者的居住地亦可能有變,外國相對變化較少」。

社區網絡鬆散難配對

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榮休教授周永新則指,港人普遍互助觀念不強,「住同一棟大廈都不知道左鄰右里姓甚名誰,人與人之間的隔膜較大」。

周並謂,港人普遍較願意作一次性幫助,時間銀行講求持續性的義務工作,在港實施較有難度。他又指,時間銀行需要完善的社區網絡作人手配對,但現時本港的地區組織較為鬆散,難以凝聚人手。

台「佈老志工」性質相同

為解決高齡化社會產生的照顧問題,除了瑞士,台灣亦有推出類似計劃。新北市政府社會局於2013年推出「佈老時間銀行」計劃,由曾受訓的「佈老志工」關懷獨居長者,「佈老志工」需接受18小時長者義工訓練及進行8小時實習服務,其服務時數會存入「志工存摺」,以兌換未來別人照顧自己的時數,服務對象為65歲以上日間獨居及經評估有需要陪伴的長者等。

記者:李嘉嘉

編輯:梁顯庭

美術:簡力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