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逾兩成幼童 焦慮瀕爆錶

發佈時間: 2018/03/23

中大研究顯示,逾兩成幼童焦慮情緒需關注,其中他們最怕面對分離情緒,即不願沒有父母陪着睡覺或需離家過夜,其次為「害怕小蟲或蜘蛛」及「怕黑」。有學者及社工指,焦慮屬於內隱性問題,較難察覺,亦會被忽略,但有外國研究指,若3歲幼童出現焦慮,到6歲仍會被相關症狀困擾,甚至影響人際關係。

基督教協基會委託中大社工系以問卷調查來自12所本地幼稚園的家長,其子女介乎3至6歲,就讀K2至K3,共收回1,317份。結果發現,有21%幼童焦慮情緒達至臨界點,需接受處理焦慮情緒的小組訓練及個案輔導。結果亦顯示,10件被評為幼兒常遇見焦慮事件,居首是幼兒「對沒有父母陪着睡覺或離家過夜很不情願」,其次為「害怕小蟲或蜘蛛」及「怕黑」。

內隱性問題難察覺

負責研究的中大社工學系梁淑雯教授謂,焦慮屬於內隱性問題,比較難察覺。她引述外國研究指,3歲幼童已可出現焦慮情緒,且有機會6歲仍被相關症狀困擾,會影響人際關係等;外國焦慮幼童比例約佔6.1至8.4%。

基督教協基會總幹事黃秀華指出,一般人常誤以為幼兒是人生中最快樂的階段,但研究顯示幼兒焦慮情緒往往被忽略,支援亦不足。她稱,焦慮可有不同形式表現,如容易𤷪𤺧、滿不在乎、不顧合作及搗亂騷擾等。

她表示,焦慮原因有多個,如要獨立適應群體生活、課程規矩、與同學相處、密集升小訓練及家長壓力等。她指,如有關情緒內化,會影響人際關係及致幼童造出破壞行為,建議從教師、家長等多方面及早介入。

該會註冊社工雷雨虹認為情緒調節很重要,需讓幼兒及家長認知焦慮行為,如發現幼兒怕蜘蛛,可邀請他繪畫搞笑版蜘蛛,減少焦慮。

編輯:梁顯庭

美術:簡力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