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分析

發佈時間: 2018/03/29

中美貿易戰分析

特朗普政府今次引用對中國調查的「301條款」,是美國《1974年貿易法》第301條的俗稱。有關條款曾多次修訂,主要目的是在國際貿易中保護美國的權利,向被認為進行不合理及不公平貿易的國家報復,包括提高關稅及限制進口。由1991至2010年,美國先後五次對中國啟動「301調查」,包括針對知識產權、市場准入及清潔能源補貼。中美最後透過磋商解決。

根據特朗普簽署的總統備忘錄,美國準備向總值6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貨徵收關稅。在北京,商務部隨即公布可能向美國進口貨徵收關稅的清單,約值30億美元,包括水果、豬肉、無縫鋼管及回收鋁等等。

香港科技大學經濟系客座教授雷鼎鳴認為,中國目前對美國徵稅的回應比較審慎,美國亦是一個理性的社會,輿論會對特朗普造成制約,相信事情不致鬧大。但雷鼎鳴指,如果爆發貿易戰,中國的策略是重點打擊支持特朗普州份的經濟。

資料顯示,2016年大選中,特朗普在中西部多個農業州份勝出,包括主要搖擺州份俄亥俄州。在全國出口豬肉頭十位的州份中,特朗普贏了八個。分析認為,一旦中國針對美國的大豆進行報復,特朗普將會更難應付。美國目前出產的大豆約有六成輸往中國,涉及的出產州份包括艾奧瓦、俄亥俄及明尼蘇達等。面對年底國會中期選舉,相信特朗普要費盡唇舌,去說服有關州份的選民支持同中國打貿易戰。

另外,美國目前進口的中國貨包羅萬有,由衫、褲、鞋、襪以至各種日常用品。美國商界擔心如果加徵關稅,將會令成本上升,並轉嫁給消費者。包括沃爾瑪在內的多間主要零售商已去信特朗普,指徵收關稅等如懲罰勞工階層,增加他們的開支。

分析認為,特朗普應該汲取前總統喬治布殊的教訓。在2002年初,喬治布殊政府宣布向進口鋼材徵收最高達三成的關稅,引致多國不滿。歐盟向產自美國佛羅里達州的橙,以至密歇根州的汽車徵收報復性關稅。喬治布殊在2000年大選中,只是以數百票之微在佛羅里達州勝出。喬治布殊最後決定,將原定執行三年的鋼材徵稅提早在2003年底結束。

(本欄逢周四刊登)

撰文: 商業電台新聞部 商業電台《國際風雲》,逢周三新聞專輯內播出,深入分析國際及兩岸大事來龍去脈。
欄名: 國際風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