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發展郊野爭議大 宜先開發綠化地

發佈時間: 2018/04/13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將於本月底(26日)啟動為期5個月的「土地大辯論」公眾諮詢,提出18項土地供應選項,當中有8個概念性建議,包括發展郊野公園邊陲地。目前郊野公園總面積4.5萬公頃,若撥出3%,比例上可填補1,200公頃土地缺口,有意見認為應先易後難,先拓綠化地。

月底展開的大辯論,除了按短中期及中長期供應劃分外,尚有8個選項將列入概念性發展,包括郊野公園邊陲地、重置或在葵青貨櫃碼頭上蓋建屋,以及大型基建上蓋發展等。

政府去年提出可將部分公眾享用價值較低的邊陲地,發展公營房屋,按房協初步研究指,若發展0.1%郊野地(約40多公頃),估計可提供7,500伙。現時全港郊野公園總面積約4.5萬公頃,如撥出3%用地,比例上大致可填補小組提出的1,200公頃土地缺口。

不過,發展郊野公園邊陲地主要面對3大挑戰,包括會損害周邊的生態環保價值、需要興建交通基建作配合、且實際工程估計超過15年。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委員雷鼎鳴指,發展郊野公園爭議性較大,技術複雜,規劃程序長,而改劃綠化地可行性較高,短期內可釋出供應,倡政府應先易後難,先發展綠化用地。而目前全港綠化地帶用地總面積約1.63萬公頃,政府最新公布已物色超過210幅具潛力建屋的用地,而過去4年有318公頃綠化地已改劃其他用途,可作房屋佔33幅,涉73公頃。

免集中發展 加強植樹補償

至於發展郊野公園衍生的環保生態影響,雷認為可物色不同分區的小型郊野邊陲地,避免集中發展,加強植樹補償,減輕對生態的影響,以及交通基建的負荷。

據悉,政府初步已經物色了10多幅生態價值較低的郊野公園邊陲地,每幅面積介乎30至50公頃,共涉約450公頃,佔郊野公園總面積約1%,推算可帶來約7.5萬伙供應,若方案獲公眾支持,便可正式展開研究。

另外,重置葵青貨櫃碼頭連同後勤用地,預計可騰出約380公頃。不過該貨櫃碼頭營運使用量高,重置涉及私人營運,須現有土地業權人同意。而上蓋建屋,則要考慮技術可行性,工程時須避免影響碼頭運作。

編輯:梁偉澄

美術:簡力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