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初心 劉偉成如持花的小孩

發佈時間: 2018/04/13

守護初心 劉偉成如持花的小孩

余光中曾說過︰「散文是一切文學類別裏,對於技巧和形式要求最少的一類。比如選美,散文所穿的是泳裝。」作家劉偉成正是以散文集《持花的小孩》把他的赤子之心真實地呈現在讀者眼前。

持花的小孩是種源自德國愛爾滋丘陵地一帶村落的人偶。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玩具業幾近癱瘓,這種人偶卻得以保存下來。它的形態是一個小孩雙手持一朵不合比例地巨大的花,象徵每顆赤子之心的一份理想需牢牢抓緊。這形態恰巧與劉偉成的個性相似,事緣劉從事出版業界,多年來不斷成就許多作家的夢,孕育一本本好書,他也是「持花的小孩」。

散文集書名貼切,一方面道出作者的個性,一方面將整部作品的基調點題說明。藉此書,作者與讀者分享他從成長、工作以至生活中的感悟,同時為昔日香港留下記錄。整部作品的文章不乏以外在新聞事件或知識,輔助作者帶出一些非常深刻且內在的反省,比如《不要餵飼猴子》一篇,作者提到2004年黑猩猩研究權威珍‧古德訪港時,到訪馬騮山面對鏡頭語重心長的一句︰「不要餵飼猴子」,並解讀這句說話背後的故事。60年代,珍‧古德於坦桑尼亞研究黑猩猩時,曾目擊黑猩猩為期四年的族群戰爭,而這場血腥的風暴引起不少爭論,有人以為與珍當年設置的餵飼站有莫大關聯,作者從此事引伸到許多關於人性和獸性的討論,藉此反思人類的文明發展。

另一篇《沒有「背影」的一代》中,作者從內地報道朱自清的《背影》一文落選學生新教材的風波,談到當年自己編寫《背影》相關寫作活動的故事。他設定題目「一個難忘的背影」望能刺激學生思考,可惜遭不少同事和老師反對,認為學生年紀太小,未必有相關經驗。劉偉成認為,一個難忘的背影是我們生命中的不可或缺,遂從朱自清的《背影》出發,憶起父母兩個難忘的背影,背後的故事更令他一夜長大,深切體會父母當年的辛酸。《沒有「背影」的一代》雖從文學出發,卻回歸到作者真實的成長記憶,具有作者的親切和溫暖的散文風格。

真實的成長記憶

在《天色》這篇散文裏,作者提到當年一次平平無奇的番禺之旅所帶來的震撼。他提到番禺野生動物園中,看到一隻獅子和老虎混種的獅虎。由於獅虎既不屬於獅子群,也不屬於老虎堆,只能獨自被囚禁籠中。望着獅虎落寞的神情,作者不禁憶起當年初出茅廬,當上電腦雜誌編輯而鬱鬱不得志的自己。另外,亦提及樂園中一個名為「太空漫遊」的遊戲,當時他勸同行的女友跳出舒適區,同玩這個只繫上安全帶,讓氣球帶領升空的遊戲。他憶起旅伴於半空中空洞的眼神和當下自己惶惑後悔的心情,後來雖平安着陸,但數周後該遊戲便發生致命意外,教作者永誌難忘。《天色》裏作者能把一個平凡的、不甚愉悅的旅遊經歷,將生活的兩方面--工作的理想和對伴侶的關愛,連繫得非常好。

劉偉成在最後的點題作《持花的小孩》中,交代這種人偶的歷史,並以自己最拿手的詩歌作結,以表達一顆赤子之心對理想的守護。掩卷之際,讀者體會到他儼如持花的小孩般無懼世間的槍火,一直持守對文學最美麗的本心,為紛亂的世界帶來一點希望和能量。

編輯:林燕玲

美術:鄧建威

撰文: 李秋婷、黃念欣 港台第一台《遇見文學》逢周日晚上8時30分至9時,細讀優秀文學作品。
欄名: 遇見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