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管教孩子 不用靠懲罰

發佈時間: 2018/04/18

孩子管教問題千奇百怪,父母常納悶難管教,父母效能課程導師兼媽媽施蔚藍(Winnie)謂,父母不是天生懂當父母,今天小朋友面對多元問題,再用昔日家長式的一言堂去管教,可能未必有效。

分別育一對13和10歲子女的Winnie,因要養育小朋友而不斷進修親子教育,包括家長教練和NLP(身心語言程式學)。她笑言當年和大部分父母一樣,發現自己在孩子教養上是BB班,面對孩子哭鬧,完全束手無策,更曾採用錯誤方法去管教,例如仿效電視上的教養節目,在家設「Naughty Corner」,把當時2歲的女兒關進去,要她自我反省。「她只是哭,但根本不夠認知能力,不會學會甚麼,後來教細仔,我又照做,囝囝較頑皮,他會跑出Naughty Corner。」直至遇上美國心理學家Thomas Gordon設計的Parent Effectiveness Training(P.E.T.),她發現原來育兒可運用非懲罰性、和藹和尊重的模式,讓溝通無阻,並建立孩子的思考和自主性,故進修認證P.E.T.導師資格,現是全港唯一兩位用廣東話教授課程的導師。

與子女協商 覓解決方案

她解釋P.E.T.的核心技巧是積極聆聽、我信息(I-Message)、技巧轉變和無輸家紛爭解決。其中一個理論是說︰假如孩子的行為對他人沒有構成實質的影響,孩子是不會願意聽父母的話去改變行為。「因此父母常常發現孩子不聽話,可能要練習改變平時管教子女的詞彙,例如不要把道理說得太空泛,例如你做事太慢!沖涼咁耐㗎!其實所謂慢和耐這類判斷是大人定義,孩子沒法掌握,他們沒反應是很正常,但卻令大人納悶,繼而生氣。」

當父母都氣上心頭,便不容易順利打開溝通之門。「我們會用I-Message說話技巧去打開話題,用『我』作實際描述,可令聆聽者感到較舒服及願意對話。」

孩子唔溫書、愛拖延、打機沒節制,是當下常見的親子衝突位,她笑言一味設限或懲罰小朋友,不一定長久有效,而Dr.Gordon提出「參與法則」,主張任何人若有分參與的決定,都會很有動機去把它實現出來。「參與法則需要大人積極聆聽孩子,把衝突作平台,學習協商,透過表達同理心讓衝突緩和,找出共同可接受的解決方案。」

放任失節制 權威太專制

她強調華人傳統管教理念多是由上而下,要求孩子聽話,另一極端是事事讓子女作決定,兩種方法都沒法令孩子有所學習。「放任型父母會令小朋友失去自制力和方向,反過來控制父母;權威型父母是小朋友永遠都要輸,他們根本不想讓孩子表達己見,雙方都沒法成長。」

作為母親,她深信父母要了解自己,方可以好好地跟子女相處,才能談管教;管教能力需要學習和練習,前提並要尊重小朋友是獨立人格,這樣才能慢慢改善緊張的親子關係。

行為四角 釐清問題

想有效地向孩子傳達信念,便應在解決親子問題前,釐清問題出在誰身上。Winnie說:「心理學家設計了『行為四角』,助家長客觀分析自己的思考習慣,到跟子女有衝突時,可以馬上跳出情緒圈,釐清問題。」「行為四角」把孩子的行為分成可接納和不可接納,當中再細分到底是小朋友問題、大人問題、還是雙方共同的問題等。「舉例孩子唔溫書,那可能是父母問題,或雙方都有問題,所以媽媽一開始首先要問︰究竟孩子唔溫書,對自己有甚麼具體實質的影響?它恍如一個百子櫃,讓大人把問題放入去緩衝,再用對應的技巧解決。」

撰文︰胡麗珊

編輯︰周藹文

美術︰梁政敏

您也可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