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醫生最佳助手 AI診症快夾準

發佈時間: 2018/04/18

很多人擔憂人工智能(AI)會搶走人類的工作,但其實在可控的範圍內,AI絕對是人類最好的助手。在醫療領域中,AI透過大數據和自我學習,可從中判斷不少連專業和資深醫生也難以判斷的疾病,準確率高之餘,更大大減低成本。

辨識心臟病 準繩度增至9成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英國國民保健署(National Health Service,簡稱NHS)將於今年啟用AI來診斷心臟病和肺癌。目前心臟病專家是通過掃描心臟,以監測心跳來診斷病情,但診斷結果不但有20%誤診率,有的確認無礙後,卻突然心臟病發而死。每年因誤診而造成的費用損失更高達6億英鎊(約61億港元)。

因此,位於牛津的雷德克里夫醫院(John Redcliff)的研究員開發了一個名為Ultromics的AI系統,協助醫生診斷肉眼看不見的細節,作出更精準的診斷。數據顯示,發明該項AI系統心臟病團隊將其過去7年治療1,000名病人的掃描影象與診斷資料,輸入到Ultromics,讓AI辨認心臟病患的各種問題,而AI將從每張心臟掃描圖,取出8萬個「光點」,相較醫師的肉眼辨識,能將診斷心臟病的準確度提高至90%。而據報道介紹,現時相關疾病的醫療花費約22億英鎊,但若以AI診症有可能減少一半醫療成本。

睇眼看患病風險 更勝驗血

除此之外,Alphabet(Google母公司)旗下健康科學公司Verily上月公布一系列AI醫療項目,其中一項是透過觀察患者的眼睛,評估罹患心臟病的風險。研究人員表示透過AI演算法掃描眼部,並透過機械學習分析樣本,就能預測樣本病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例如年齡、性別及血壓。眼部掃描比起傳統驗血方法,更方便快速,準確度與目前採用的方法相若。

Verily稱AI系統運用超過30萬名患者的醫療數據以及眼睛掃描圖,利用神經網路與深度學習,把這些數據化成演算法,只要輸入新的眼睛掃描畫面,就能作出分析。

急救中心AI接Call 早作判斷

急救分秒必爭,在心臟病發時,致電求救和救護車到達之間的時間,對於挽救患者至關重要。分析曾估計,每遲1分鐘生存機率低約10%。

據Fast Company報道,現時哥本哈根的急救中心採用AI來協助判斷心臟病發,當有人致電求救時,名為Corti的AI助理就會接聽,使用語音辨識軟體錄製對話,並使用機器學習來分析背景中指向心臟病發作診斷的單詞和其他綫索,對急救中心發出指引。

一般而言,哥本哈根急救中心的接綫員,透過對方在電話中的描述而發現心臟驟停的機率有73%;但AI系統在研究測試中,發現心臟驟停機率高達95%。

與其他AI系統一樣,Cort是透過傾聽和學習來自大量呼叫的聲音來增加數據,以辨識重要的求救因素,然後不斷改進。

編輯:梁偉澄

美術︰陳超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