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癌突襲 持續發燒冒汗要警惕

發佈時間: 2018/04/20

淋巴癌突襲 持續發燒冒汗要警惕

淋巴癌是本港癌症第8大殺手,有專科醫生表示,淋巴癌主要分兩大類,當中何傑金氏淋巴瘤發病年齡一般較年輕,約30歲。但淋巴癌目前成因未明,並無遺傳或家族性影響,因此難以防患未然,只能透過定期做身體檢查或自我檢查淋巴有否脹大作預防。醫生建議,若發現下巴位置及兩邊腋下位置的淋巴無故脹大,或無故出現發燒及冒汗,宜及早求診。

成因未明 宜定期檢查淋巴

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廖崇瑜指,淋巴癌主要分兩大類,分別是何傑金氏淋巴瘤及非何傑金氏淋巴瘤,後者可再細分為B細胞淋巴瘤、T細胞淋巴瘤及NK細胞淋巴瘤3大類。他續指,淋巴癌目前成因未明,此病症沒有遺傳或家族性影響,部分病人或受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或愛滋病病毒感染而得病。他建議可做定期檢查觀察是否有淋巴腫脹。

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公布最新的2015年癌症統計數字顯示,淋巴癌當中非何傑金氏淋巴瘤是本港癌症第8大殺手,該年確診個案為976宗,發病率為3.2%,同年全港有358人因此病死亡,死亡率為2.5%。

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梁憲孫指,淋巴癌可分為四期。第一期為單一組淋巴部分受影響,例如左或右邊頸部;若癌細胞擴散至兩組淋巴腺部分以上,但只出現於上半或下半身,屬第二期;橫膈膜以上和以下同時有兩組或以上淋巴結受影響或擴散至脾臟,則屬第三期;當癌細胞擴散至非淋巴組織的器官,如骨髓,已屬第四期。

化療加標靶藥 治療主要方法

廖崇瑜指,淋巴癌徵狀為淋巴腫脹,常見的腫脹位置為下巴位置及兩邊腋下,若出現冒汗及體重下降,則合稱「B徵狀」,「B徵狀」是衡量淋巴癌嚴重程度指標之一,若出現此徵狀,存活率較低。

非何傑金氏淋巴瘤較多屬高毒性,高毒性淋巴瘤的癌細胞生長速度較快,當中以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最普遍,會出現發高燒等較明顯病症,一般於發病初期便察覺,而濾泡性淋巴瘤的癌細胞生長速度則較緩慢,發病初期或無明顯病徵。

治療方面,廖崇瑜指,目前常用方法包括化療和標靶藥物,標靶藥物包括Rituximab,主要針對治療屬CD20抗原B細胞非何傑金氏淋巴瘤;但有部分病人須接受電療或幹細胞移植,「電療分兩大類病人,若病人發病時,其淋巴已非常大,例如多於10厘米,康復後亦要接受電療以減低復發機會;第二類則用於病人的病情已不受控,須透過電療作紓緩治療。」有小部分病人則須進行幹細胞移植,如接受化療或標靶藥物治療成功後,短暫再度復發的病人。

記者︰李嘉嘉

編輯:林子豐

美術:熊偉然

欄名: Healthy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