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玲
唐德玲

實施聯繫滙率的矛盾

發佈時間: 2018/04/25

實施聯繫滙率的矛盾

姊妹們,上兩次提到,由於香港實施聯繫滙率,在港美息差持續擴闊的情況下,沽港元、存美元是必然會發生的套息行為,這樣會令到港元滙率有下跌壓力。

這時候,香港金管局會入市干預,承接港元的沽盤,即是由他們接了市場的港元,由她交付美元予市場。這樣的話,銀行體系的港元結餘會減少,港元供應減少,會令港元拆息上升(銀行同業之間的借貸息率),再下一步就是銀行加客戶的存款利息和貸款利息。當兩者息差收窄,套息行為就會終止,港元滙價就不會再受壓力。

經濟規模細 滙價波動影響大

但香港為甚麼要實施聯繫滙率?說來話長,簡單來說,主要因為香港是個外向型的經濟,出口貿易是香港重要的經濟支柱,但經濟規模細小,如果滙價太波動,會影響商人做生意。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當中英就香港前途問題談判時,曾經出現信心危機,很多港人都沽港元去換美金,令港元兌美元滙價一度跌至接近10算。香港政府最終宣布實施聯繫滙率,並決定將滙價水平定為每1美元兌7.8港元。這個水平從1983年起實施聯繫滙率以來一直沒有改變過。

結果,過去30多年,儘管香港經濟經歷多番衝擊,但港元滙價仍然相對穩定。1998年的亞洲金融風暴,港元曾經受到狙擊,但經過港府的捍衞,炒家最終都是無功而還。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看,自從實施聯繫滙率制度之後,香港變相失去了貨幣政策的自主權,即是透過加減利息去調控貨幣供應,從而刺激或遏抑經濟,結果衍生了其他問題。今時今日樓價升勢無法遏止,聯繫滙率也可能是其中的元兇。

何以見得?其實,港美兩地的經濟情況不盡相同,金融海嘯之後幾年,美國經濟疲不能興,需要大幅減息,但香港經濟相對平穩,加上有內地政策的支持,個別經濟環節已有過熱迹象,需要加息去遏抑,奈何美國經濟仍然疲弱,不但不能加息,還把息口降至接近零水平,令香港的利息不但不能加,還要維持在極低水平!

利息不能加 刺激樓價升不停

大家可以想像,那些手上有一,二千萬的退休人士,甚至幾百萬資本的小投資者。在如此低息年代,他們又怎願意把錢存在銀行?

某程度來說,儲錢會受到「懲罰」,反而借錢會有「優惠」,於是有錢的人便不斷買樓,因為這是進可攻,退可守的做法,一方面可以有租金收入,或者有人替自己供樓;而如果樓價升了,也可以考慮放售套利。

樓價急升,又會進一步拉闊香港的貧富差距,大家可以想像,有錢的人容易向銀行借錢買樓,但窮人會較困難,而買到樓就代表可以創富,這樣的循環就令香港的貧富差距愈拉愈闊!

姊妹們,每種制度都有利有弊,聯繫滙率帶給我們的是滙價平穩,讓出口商能夠安心做生意。但另一邊廂,我們失去了加減息的自主權,不能按自身情況去調節經濟循環,也會帶來深遠的影響,這恐怕就是我們採取這制度的矛盾了!

(本欄逢周一、三、五刊登)

tong_lydia223@yahoo.com.au

撰文: 唐德玲 作者從事理財策劃工作逾十年,並擁有認可財務策劃師資格。
欄名: 女人筆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