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忽視頑固性高血壓 隨時增加併發症及致命風險」

發佈時間: 2018/04/27

高血壓在香港是常見的慢性疾病,而且有「隱形殺手」之稱。據資料顯示,本港60歲以下的成年人,就約有四分一的人患上高血壓,當中更有近一成患者屬於「頑固性高血壓」。心臟科專科梁國輝醫生指出,如血壓持續失控,長期處於高水平狀態,就會破壞身體血管和主要器官,導致心臟病、中風、腎衰竭等嚴重併發症,問題絕對不能輕視。

「什麼是頑固性高血壓」

據梁醫生解釋,「血壓」是指當心臟收縮,將血液從心臟壓入血管再傳送血液到身體器官時產生的一種壓力,隨著血管硬化或血管收窄等問題會增加血管內阻力,相應需要更大壓力傳送血液,血壓便會愈高。一般來說,成年人的理想血壓(上/下壓)水平應為120/80mmHg,假如上壓高於140mmHg或下壓高於90mmHg,都被視為「高血壓」。當中,若果高血壓患者在服用至少3種降血壓藥物,並且達到適當劑量時,血壓仍未能回復目標水平,就叫作「頑固性高血壓(resistant hypertension)」。血壓持續控制不當,令身體長期處於血壓過高狀況,就會不斷損壞動脈血管內膜,增加心血管相關疾病的併發症,引發冠心病、心臟衰竭、心律不正,腦中風、腎衰竭等致命疾病,嚴重的話甚至會導致死亡。

控制潛在高危因素 減低患病風險

事實上,造成頑固性高血壓的原因多而複雜,一般與遺傳和環境因素有關,包括不良的生活習慣如高鹽飲食、缺乏運動、飲酒過量、壓力過大等,而用藥不當、家族遺傳,肥胖等,亦有機會增加患上頑固性高血壓的機會。此外,小部分屬繼發性高血壓,即是由確定的病因如腎病、荷爾蒙問題、血管收窄等引起的高血壓,近年有研究發現,頑固性高血壓與睡眠窒息症息息相關。梁醫生指出若能找出血壓控制不好的根源並進行對應的治療,以及嚴控各項風險因素:包括過重、飲酒等,血壓大致都能重回正軌。

重新編配藥物治療方案 提升療效

不過,在使用各種對應治療的前提下,降血壓藥始終是治療頑固性高血壓的中流砥柱。梁醫生指出個別病人藥物治療頑固性高血壓效果欠佳,有機會因劑量、用藥時序及藥物組合不當所至,同時影響病人服藥依從性,故需要按病情況,耐心細緻地審視及編配治療方案。一般而言,醫生需要採用3種降血壓藥的組合方案對抗頑固性高血壓,三種常用藥物類別分別為(1)血管緊張素II型受體阻礙劑(ARB) /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2)鈣離子阻滯劑(CCB)及(3)利尿劑(Diuretics),以加強降血壓效果。當同時併用三種降血壓藥物亦未能控制血壓到目標水平,醫生便會因應情況處方鹽皮質激素拮抗劑(MRAs)作為第四線降血壓藥物,研究顯示不少罹患頑固性高血壓的患者服用鹽皮質激素拮抗劑後,可明顯額外降低收縮壓。不過,梁醫生補充,每種藥物都可能會有一定的副作用,故服用前必需與醫生詳細溝通,以理解混合使用血壓藥物的利與弊。

此外,患者對服藥的依從性不足,亦會誘發頑固性高血壓的出現。梁醫生指出部分患者可能因為無法忍受藥物的副作用,或用藥的次數複雜而未有遵照醫生指示服藥,甚至出現漏服情況,因而減低降血壓效果。為增加病人的服藥依從性,醫生可選擇使用長效藥物及混合藥物,以減少患者用藥的粒數及次數,並建立嚴格的監測制度,確保患者服藥定時定量。梁醫生更以一名患有頑固性高血壓的病人為例:「患者為一名62歲的男性,平時工作非常忙碌,確診患上高血壓時間約有2-3年,期間並沒有認真處理血壓問題,直至一次輕微中風後,開始認真以藥物治療,可惜血壓仍未受控。及後經深入了解,並按其需要重新編配藥物治療方案,全部改為每日只需服用一次的長效血壓藥,並特別加入鹽皮質激素拮抗劑(MRAs),經2-3個月的治療後,患者的血壓終於得到控制,生活也沒有再受複雜的用藥療程而困憂,臉上也再展現笑容。」

最後,梁醫生重申治療的過程中,患者或其家人應和醫生多作溝通,才可因應患者的身體狀況及反應制定出一個最合適的治療方案。

(資訊)

(資料由輝瑞贊助)PP-CVP-HKG-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