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新時代

發佈時間: 2018/04/27

素食新時代

香港人愛飲湯,自己也不例外,故此出版《飲湯》系列外,也經常於社交平台分享時令湯水食譜和煲湯心得。廣東家常湯水美味容易入口,簡單食材配以不同藥材就能發揮不同的養生功效,是香港人最簡單、方便而有效改善體質的方法。

傳統認為要煮出一鍋養生湯水,煲湯時一定要落肉,或要烹調超過三小時成老火湯。其實只要懂得利用不同食材,配搭得宜,素湯也一樣鮮甜美味而營養豐富。很多素食病人看病的時候總會煞有介事的告之是素食者,我每次都會回覆一句︰「沒有關係,配搭得宜就沒有問題。」

蔬菜水果各有不同的屬性,所以素食不一定是寒涼。中醫理論認為「脾喜燥惡濕」,脾主運化,粗糧多為穀殼類食物,穀類性燥,讓脾磨運有助健脾;反而長期食生冷會損害脾胃,令體內水液運化失常,導致水液滯留體內,造成肢體困倦、排便不乾淨、浮腫等症狀。健康秘訣還是要平衡,如最近熬夜應酬多了或多吃了煎炸油膩食品,選擇甜品時可以清淡偏涼性的水果代替,如火龍果、西瓜或梨等。

另外,烹調方法可以改變食材的屬性。瓜菜多屬性偏涼,烹調方法可以烤或炒的方法,另可配搭薑、蒜一同食用;食用壽司刺身的同時,連旁邊的酸薑也吃下,以上都是一些能保持飲食平衡的方法。

屬性寒或熱的食材盡量不要每天或每餐服用,宜一星期服用一到兩次。平性食材如蘋果、節瓜、紅蘿蔔、番薯、米、粟米或牛油果等卻可經常服用。

「走肉」與否其實並非掌握一個人健康的關鍵,重點還是根據自身體質,食用不同食材。

(本欄逢周五刊登)

撰文: Cinci 香港註冊中醫、CheckCheckCin創辦人、《飲湯》作者
欄名: Cin見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