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公私合作拓農地 10年料供千頃

發佈時間: 2018/04/27

本港土地供應嚴峻,未來十年最少缺地815公頃,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宣布展開為期5個月的「土地大辯論」,向公眾提出18個選項,包括維港以外填海、利用私人遊樂場等,最快可於10年內發展的則包括以公私營合作發展私人持有新界農地,料可釋放1,000公頃。小組主席黃遠輝指,沒有一個選擇是無痛,要拿出勇氣作抉擇,年底前向政府呈交報告。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主席黃遠輝指,據《香港2030+》研究預計,本港直至2046年仍欠至少1,200公頃用地,即逾60個維園面積,惟當中未計及「住大啲、人口老化對醫療設施的需求等」,推算未來10年缺地815公頃,約13%為住宅用地。他說,市民面對「貴、細、擠」的住屋問題,房屋供應迫在眉睫,盼集合社會大多數意見解決。

住得「貴細擠」 市民迫在眉睫

長達80頁的諮詢文件提出18個開發土地選項,分為短中期、中長期及概念性。10年內可供發展的短中期方案,包括古洞北/粉嶺北新發展區等的棕地、利用私人遊樂場,涉及172公頃的粉嶺高爾夫球場、重置或整合95個康樂設施,以及公私營合作發展私人持有農地。

文件指,大型發展商共擁有不少於1,000公頃新界農地,面積相等於現有全港公私營房屋總土地面積約四分一,過往以此模式發展的包括沙田第一城,提供約1.06萬伙。

黃解釋,如引用條例收回私人農地,需符合新發展區及滿足公眾利益兩大條件,因部分土地或在新發展區以外,「某一些持份者可能會以法律挑戰,存在不確定性且需時長。」一旦公眾接受公私營合作模式,小組亦建議政府設立獨立機制,確定所有投入的公帑可換回一定比例的公營房屋。他稱每個選項都對持分者有利或有影響,會如實反映社會意見,相信政府會從善如流。

編輯:梁偉澄

美術:陳超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