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廣標
曾廣標

港滙弱勢 股樓又如何

發佈時間: 2018/04/27

港滙弱勢 股樓又如何

港元兌美元滙價跌至7.85弱方兌換保證,金管局上周連番入市接貨,捍衞聯繫滙率,市場大多相信特區政府有足夠實力保價;然而,早前認為港元今年仍無需跟美元加息的說法已收斂了,較多人認同年中當美元再加息後,港元便很可能要跟加。

掛鈎人民幣 還未是時候

近年,美元轉趨弱勢,港元跟隨貶值,不少平民百姓回內地或出國旅遊時都感到港元「愈來愈不值錢」,於是有認為應改與較強勢的人民幣掛鈎。然而,這種說法很容易便被當政者頂回去,因為人民幣仍不是完全自由兌換的貨幣,而香港卻是最自由的經濟體。於是,就算認為與人民幣掛鈎在經貿關係來說更方便,但在現時的情況下,根本無法擺上議程。當然,人民幣三幾年後有可能可以完全自由兌換,到時港幣宜與何種貨幣掛鈎,也將會成為新的討論點。

貨幣的強弱有利有不利,弱港元影響市民的消費能力,物價較易上升,然而,卻可以吸引更多遊客來港消費,帶旺零售及其他旅遊相關行業。當港元跟隨美元緩慢貶值時,也有利於資產價格堅挺。

超低息是近年香港股樓暢旺的主要因素之一。就算當美國聯儲局已開始加息之後,熱錢仍然戀棧香港不散,不少人都說內地資金炒旺香港地價和樓價,而中港通帶動更多北水南下也令港股轉強。

人們說,炒樓炒股有風險,但近幾年若沒有樓股在手,恐怕在投資上都會成為輸家;因此,勸人勿上車勿買股,等於阻人發達。從價值投資法而言,港股相對於美國及內地A股,在估值上仍屬於偏低,加上在港上市的有不少高息股票,買股投資近幾年普遍可以「財息兼收」。

至於買樓,盡管政府已有大量辣招阻止炒樓活動,但超低息加上供應不足,令到在內外資金追逐下,港樓價仍然愈升愈有,而對新一代來說,上車也變得愈來愈困難。可是,不少意見仍謂還是愈早上車愈好,否則只會愈來愈貴。

香港私樓現時已完全脫離打工一族的購買力,但由於超低息,有父母出錢給首期者,仍勉強可以供一間小型單位。至於稍大的單位以至豪宅,也可吸引換樓客和內地投資者。去年就有內地發展商繼續掃高香港地皮,也有投資客不理會辣招來港入市,租金收入便足以應付供樓有餘,而在內地由於租金回報低,是難以實現的投資方式。

忌追價買樓 應持高息股

遏抑樓市過熱的治本方法,是千方百計提高供應,但這幾年還是講多做少,主要還是不停的研究和諮詢,無法就大規模提供建樓土地達成共識。於是,又逐漸有一種說法,香港是國際大都會,一國兩制下的大都會,樓價高是必然的,根本就不會爆煲,對高樓價高租金挨不下去,便要考慮搬去大灣區!

然而,就算長遠來說香港會「變大」,不應再用現時的邊界去看將來,但在中短期內,過高的樓價也可能令不少供樓者不能負擔下去。

熱錢留港不是必然的,今年已不見內房商在港搶地,近期見南下資金在股市套現。內地樓價轉平穩,內地客來港買樓者也顯著減少了。當港元跌至弱方兌換保證,其實是一個強烈的警號。

當港元滙價受到挑戰時,跟隨美國加息只是遲早之事,近日美債息向上,估計今年美國估計會再加2至3次息,明年也很可能再加3次,當港銀行開始提升最優惠利率時,便會跟隨加落去。表面上,加息的幅度仍不大,但這卻是加息周期的開始,甚至可能由於資金流向的改變,香港要補回與美元的息差,到時,供樓負擔便會有更顯著的增加。因此,現時追價買樓,要量力而為。

股票投資方面,宜多選取盈利和股息均有保障的保守型公司,避免持有過多低息概念股。

(原文轉載自《經濟通》)

(本欄逢周五刊登)

撰文: 曾廣標 著名國際問題專家和財經評論員
欄名: 國金與投資